今日我来推荐

一本好书

推荐人:

语文组童志斌老师

读书月,团委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我想:就推荐“一本书”?我起码得推荐10本、50本哟!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单单是文学作品,就是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怎么能只读“这一本”呢?好在转念一想,有些书,《论语》啊《史记》啊《红楼梦》啊《呐喊》啊,这些不用专门作推荐,大家都早就已经读过了或者正在读的过程中。——那么,我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只推荐这一本书”,并不是让大家“只读这一本书”,而是建议大家“也来读读这一本书”。这样一想也便释然了。

在今年,在当下,在全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新冠疫情这个特殊的语境里,我脑子里跳出来的一句话是:

“Butmanisnotmadefordefeat,”hesaid.“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出自《老人与海》这“一本书”。我衷心希望,身处年这个特殊年份,我们全体附中人(包括老师与同学),都庆幸我们读了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们变得身心更强大,世界因我们努力而变得更美好。

一个顽强抗争的故事

这是一个老渔夫捕鱼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

一个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鱼,却遇上鲨鱼,鲨鱼虽然被击退,但是鱼肉也被吃光了,经过三天三夜的捕鱼过程后,老人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

不过,这条“大鱼”实在是真的太大了,“等他跟它并拢了,并把鱼的头靠在船头边,他简直无法相信它竟这么大”。“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大致是公斤的样子。这大鱼体形有多大呢?“它真大,简直象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当最后老人将这条鱼的骨头带回到岸上,人们感叹:“多大的鱼呀”,“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有人认真地作了测量: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大致是5.4米的样子,比一台SUV轿车还要长一些。

这样一条大鱼,老人是用鱼钩“钓”到的,并且最终徒手将它制服。——他出海第一天这条大马林鱼就上钩了,鱼拖着钓线和小船不停地往前游,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其困难与危险可想而知。桑提亚哥与大马林鱼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海明威用了整个小说一半的篇幅来加以描述。读过作品的人一定印象深刻;没有读过的人也可以想像。

当他制服了大鱼,满心欢喜地畅想着“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的时候,却不料要再次面临更为残酷艰险的考验。我们读到了作品中最为残酷的一句话:

一个小时后,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

如果说两天两夜的漂流证明了老人的坚韧,那么接下来与鲨鱼战斗的一天一夜,老人证明了自己在人生的连续重拳下,时刻准备,永远坚强,战斗没有终点,至死方休。

一个身心强大的硬汉

老渔夫桑提亚哥拥有一种莫名的自信。他已经创纪录地有84天未“没逮上一条鱼”了,可是他并没有泄气。当小男孩马诺林问他:“不过你现在还有力气对付一条真正大的鱼吗?”他这样回答:

“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

当男孩夸赞“顶好的渔夫是你”时,老渔夫也谦称:“不。我知道有不少比我强的。”他们也一起遐想过可能会遇上大鱼,是不是对付得了:

“我也许不象我自以为的那样强壮了,”老人说。“可是我懂得不少窍门,而且有决心。”

他的这种自信,以及人前的自尊,成为他后来全力拼搏的一种动力:

“我跟那孩子说过来着,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他说。"现在是证实这话的时候了。”

当然,桑提亚哥拥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强大内心力量。与大马林鱼搏斗,也鲨鱼群搏斗,这个过程,除了“拼体力”,还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心灵意志的考验。在人鱼搏斗的“中场休息”时分,老人这样度过:

一只小鸟从北方朝小船飞来。……“你多大了?”老人问鸟儿。“你这是第一次出门吗?”

在精疲力竭,最为孤单无助的时候,老人这样攒积力量:

“你觉得怎么样,鱼?”他开口问。“我觉得很好过,我左手已经好转了,我有够一夜和一个白天吃的食物。拖着这船吧,鱼。”

“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他说出声来。“我从没看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鱼。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我很高兴,我们不必去弄死那些星星。”

想想看,如果人必须每天去弄死月亮,那该多糟,他想。月亮会逃走的。不过想想看,如果人必须每天去弄死太阳,那又怎么样?我们总算生来是幸运的,他想。

老渔夫的这种愈挫愈奋的顽强坚韧,很大程度源于他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一般人看待海洋,视之为“一个竞争者或是一个去处,甚至当做一个敌人”;他视海洋为女性:

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他想。

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磨难,终于侥幸得以返回海岸,他并没有怨天尤人:

不管怎么样,风总是我们的朋友,他想。然后他加上一句:有时候是。还有大海,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

所以,在常人看来,辛苦几十天,鏖战三天三夜,最终一无所获,普通人看来简直要让人抓狂。可是,桑提亚哥还是对生活怀有信心,总能看到生活中的亮色: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可以想像,虽遭此劫,桑提亚哥依然雄心不减。小说结尾,当他在自己简陋的窝棚里安然入睡时,“老人正梦见狮子”。——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人手执船桨钓具再战江湖的伟岸形象。除了肉体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让他拥有像狮子一样的威武和尊严。

一部不朽的小说经典

《老人与海》区区4万字(中文译本)的这样一个短章(中篇小说),何以成为不朽的经典?它年初出版,48小时内就售出了万册,并最终促成了海明威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且看海明威的夫子自道: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个人物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儿育女的过程全部都写进去。

这就在于海明威要以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咀嚼,去思考,去创造。既加重了其艺术形象的分量与感召力,又给了读者以自由思想的空间。这就是有名的“冰山理论”。

我总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含而不露),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

他运用了多重涵义的象征,他把抽象意识变得更为具体。像反复出现的“狮群”都暗示力量,老人不断梦见狮子,便可看出老人对成功的一种渴望,以及不败的勇气。而他的“鲨鱼”“大海”都有象征意味,“大海”意味现实社会,“鲨鱼”就是阻挡你到达理想世界的阻碍。从这些象征能感受到创作的思路,即现实又夹着一种独到的精神。他运用了白描。文中用简短的语言构造场景,对大海的描写,亦或是于鲨鱼对抗的描写都很少。这样朴素勾勒出的画面,读者也能尽快的沉浸在想象中。这样的语言除去了繁杂的修饰,使得画面更为可信,一下子代入到情节。像大海、月光、星星这些意境,都让人浮想联翩,跟随海明威的笔端,进行一场大海的遨游。

这方面,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给予作了很好的概括,并给予高度赞誉:在提及他作品中这些关键的因素时,人们不应忘记他叙事的技巧。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艺术风格达到极致。《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杰作

《老人与海》故事的魅力,还在于其现实性。二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夫富恩特斯。那是年,海明威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险,被富恩特斯所救,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六年后,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一条大鱼,鲨鱼在返程途中袭击,回来后大鱼就剩下骨架。海明威深受触动,以此为原型,写出了《老人与海》。

如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现实再残酷,也不要失去热爱,更不要轻易放弃。这就是我们倡导阅读《老人与海》的意义之所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洪水猛兽般的疫情,最为顽强的医生,也会有感到无力甚至退缩的时候。对此,我们金华人民的好儿女——“人民英雄”陈薇院士也并不讳言。就在9月9日,当记者问:“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想过退缩?”陈院士热泪盈眶地回答:“有啊,很多。”并直言“会觉得心里的疲惫”。可是,“你这个旗帜就不能倒”,“你的精神更不能退”。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告诫国人,全世界人民与疫情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且看起来还没有缓和的迹象”。要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赢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亲爱的附中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爱惜身体,生命至上,是一种担当;心怀他人,挺身而出,更是一种担当。我们要共克时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要战胜疫情,战胜困难,需要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身心。让我们从人民英雄、时代楷模身上汲取智慧与勇气,同时,让我们打开书本,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当中获取滋养,从桑提亚哥这样的普通人“硬汉”身上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与顽强斗争的力量吧!

THEEND

供稿:童志斌

编辑:梁笑珏

审核:应妮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sh/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