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

前两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说其实猫可以听懂人对他的称呼,他听见了也不理你只是因为不愿意理你而已。

这可让小编我放心了,原来我家猫听力没有问题!他只是不想理我而已,安心了。

▲小编家不爱理人的肉球…

当然了,那篇文章可能并不是严谨的研究。不过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好奇过,究竟动物们和人类相比,谁的听力更好呢?

今天是周五,我们的话题就轻松一些,来讲讲动物们的听力和人类的PK!

01

第一个我们就来说猫,许多的大型猫科动物都能凭借它们敏锐的听力来捕猎,比如狮子、老虎、猎豹等。

我们身边的小猫咪们也同样拥有优秀的听力,而且要远胜于人类,因为他们可以听见人类听不到的一些高频声音。

此外,人耳的每只耳朵内有三块肌肉和三块人体最小的骨头,这三块骨头并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

而猫的每只耳朵由三十多块肌肉控制,这也是为什么猫耳朵可以将度自由旋转。

关于猫还有一点必须要提,那就是很多奸商为了培养看起来更讨人喜欢的猫,往往会不顾他们可能患上的遗传病而进行交配,例如折耳猫的骨骼就很容易出问题,两只眼睛颜色不一样的猫有很大概率可能天生耳聋。

02

说完了猫自然就是狗,此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狗的可听频率范围也要比人类广得多。

据报道,狗能听到大多数闹钟中晶体谐振器发出的超高频脉冲音,甚至还能听到建筑物墙体里白蚁活动发出的振动。

狗的两只耳朵可以相互独立运动,例如一只耳朵不动,另一只耳朵转动。

而且狗的耳朵还会表达它们的情绪,如果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很有意思。

03

鸟类

野生鸟类依靠敏锐的听觉来躲避危险,对于食物链更上层的猛禽类则可以凭借敏锐的听力来快速定位它们的猎物。

例如猫头鹰就拥有两只不对称的耳朵,一只耳朵比另一只更靠前,这有助于它们确定猎物的方位。

猫头鹰是夜行动物,它们利用敏锐的听力和锐利的视力协同工作,成功在夜间捕猎。

04

昆虫

千万不能小看“弱不禁风”昆虫,也许它们听力已经甩我们几条街了。

而说到听力界的昆虫,这就不得不提到飞蛾和蝙蝠这一对“老冤家”了。

蝙蝠和飞蛾在进化的过程中被锁定在一场武器竞赛之中:

为了不让猎物发觉,蝙蝠使用高频超声波定位;

而飞蛾进化出了能够听到更高音频的能力,以躲避竞敌。

飞蛾拥有昆虫界最好的听力,比我们人类的听力强倍左右。

它们能听到最高频率kHz的声音,而我们最高只能听到20kHz的声音。

所以飞蛾能听到蝙蝠的超声波,在被攻击之前逃脱他们捕食者的“魔爪”。

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虫”是蜘蛛,它其实并不是昆虫,但它的听力也很好,它甚至可以用自己“腿毛”来“听”,通过感知空气中微弱的波动来接受神经信息,从而完成反应。

05

爬行动物

上面提到的蜘蛛其实也应该归于此类,多数爬行动物的听觉系统虽然与人类类似,但它们的听力水平却与我们的有差异。

比如,蛇没有外耳和鼓膜,但是,它们下颌中的骨头可以接受从地面和空气中传来的振动,然后将振动传给内耳,最后发送到大脑进行解析,从而听到声音。

还有蜥蜴,虽然在它们的皮肤下有耳道口和鼓膜,但它们的听力“技不如人”,比不上我们。不过比起蛇,它们还是略胜一筹。

06

海洋动物

我们可能会觉得鱼和人类的听觉肯定存在着天壤之别,毕竟他们的脑子那么小,又居住在传声好过空气的水中,不需要多好的听力就够用了。

但事实上,有一些科学家们认为,人耳的结构是由鱼鳃衍化而来的。

鱼除了头部内侧的耳朵部分外,在其体侧的感觉器官——测线器还能接收水中的声音。

和人类同属于哺乳动物的海豚则利用回声来确定它们的方位和周围环境。

通过发出“吱吱”的高频超声波,声音从表面反弹到下颌,提供前方的声音图。

此外,它们的牙齿也有能像天线一样,帮助收听传入的声音。

科学家指出,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从20Hz到kHz,比人类的听力好七倍。

??

人的必杀绝技

好像看到很多动物的听力都比人类要好,身为地球食物链顶端的智人是不是觉得有点惭愧呢?

但其实,哪怕比不上动物们的听力,可人类在听力方面也有一些动物们不具备的条件:

那就是干预!

人类进化的标志就是学会了使用、制造工具。

面对过于吵闹的噪音,人类学会了制造耳塞、消音器。

面对太小以至于听不见的声音,人类学会了制造扩音器以及各种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

而面对听力损失的人群,人类则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助听器技术,从听力诊断评估,到耳科治疗、听力干预和康复,“一条龙”帮助我们听到、听清、听舒服。

小编的话

由于人耳的听毛细胞损坏后不能恢复,造成听力下降后的不可逆,听力健康工作室强烈建议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对于超过50岁的朋友来说,建议每一到两年去专业的验配服务中心进行听力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千万不要拖到听力下降到特别重时才追悔莫及。

本文为医界原创,版权归医界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sh/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