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天工汉玉河北省博物馆
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河北博物院联合徐州博物馆推出了新展——天工汉玉。趁着清明假期,我去欣赏了这批汉代的绝美玉器,这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一下。 闲言少说,直接上美图。 出廓龙纹玉戈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S形玉龙佩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出廓龙形玉佩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虎头玉枕饰西汉 狮子山汉墓出土 白玉龙凤貘纹玉环西汉 徐州东洞山楚王后墓出土 行龙玉佩西汉 徐州天齐山刘犯墓出土 龙凤纹玉璜西汉 徐州苏山头汉墓出土 欣赏完这几件汉代玉器的极品,我们再来来聊这个展。 展览介绍 中国人对于玉的情有独钟是渊源的,可要说历史上那个时代的玉器最能代表中国的玉文化的审美和味道,那么首推战汉。 天工汉玉展出的一百多组玉器全部来自徐州博物馆。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徐州有包括汉楚王墓在内的,众多汉代高等级墓葬。汉代人讲究厚葬,贵族无论礼仪、佩戴、生活和敛葬都非常崇尚玉器,因此徐州出土的玉器精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代表。 本展览不仅有很多绝美的玉器可欣赏,也透过玉器其呈现汉代的礼制、生活和生死观念。展览结构比较简洁直接,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 刘邦故里,汉家源头 以展板为主,文物为辅,介绍徐州的地理位置和在汉代的地位。徐州既是高皇帝刘邦的家乡,也是楚霸王项羽曾经定都的地方,因此有汉一朝,徐州都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玉料东汉 徐州乔家湖六号墓出土 徐州如此特殊的地位,能封到这里的楚王都来历了得。 韩信是第一任楚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刘邦封自己的弟弟刘交为第一任刘姓楚王。汉景帝时,传到第三代的楚王刘戊,参与了对中央的叛乱,兵败后自杀,史称“吴楚七国之乱”。那时的楚国势力是诸侯国中的翘楚,展览中几件最精美的玉器所来自的狮子山汉墓,就可能是楚王刘戊的墓葬。 此外,展品还来自于几座楚王墓和汉代贵族墓葬群,比如北洞山汉墓、东洞山汉墓和子房山汉墓等。 玉片西汉 徐州东甸子汉墓出土 ▼ 玉片上明显可见的谷粒纹,说明这是旧玉器改制而成。 第二单元 礼敬天地,仪瑞四方 本单元阐述玉器在礼制中的重要地位,基本是围绕古人“六瑞”礼敬天地和四方的老生常谈。不是展览的重点,设置这样一个单元,毋宁说是为了结构的完整。 不过,这个单元倒是也有一些精品。 蟠龙纹玉饰件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 玉质很好的和田玉,褐色的沁增加了质感与层次。一条蟠龙(我看更像虎),头已经从框中探了出来,双眼瞪着你,大嘴咬住框,一爪也紧紧扒在框上,像下一秒就要跳跃而出。 也展示了六瑞中的壁、璋、圭等,玉璧比较好看。 兽面纹青玉璧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这里其实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古人以玉璧礼天不假,但不能看到玉璧就认为是礼器。汉代在敛葬时用玉,常常把玉璧作为棺椁的装饰,或者置于棺内。这些玉璧是为敛葬而作的明器,并非礼器,相应的玉质与做工也常常较差。 满城汉墓窦绾玉棺复原图 同样是玉璧,这一件相比于上面的做工到玉质都相差很大,这就有可能是明器而不是礼器。 凤鸟纹青玉璧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第三单元 永生之梦,长乐无极 这个单元介绍汉代贵族敛葬对于玉器的崇尚和使用,是本展的重点。要看懂这个部分,我们要从汉代人生死观和升仙思想开始。 秦汉是“神仙思想”和“长生不老”大行其道的时代,从秦始皇和汉武帝对长生的执着就能看出来。汉朝人相信人做了神仙就可以长生不老,而做神仙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像黄帝那样的德行功业可以通过封禅,像周灵王太子晋那样可以骑鹤登仙,但是这些方式都难度太高。有没有适合更多人的升仙方式呢?有,那就是去死。没错,汉代人相信死亡是通向神仙世界的渠道,这就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仙。 马王堆T形帛画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 画面生动描绘了辛追夫人死后登仙的过程,这是汉代人死后升仙思想的写照。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真的要成仙得靠装备辅助,最核心的就是玉。简单说汉代人认为人有魂魄,魂和魄是两个东西。人死后,魂会离体而出,飞到东海上的神仙世界去寻找长生的仙药,再回来和身体里的魄结合,然后飞升仙界获得永生。 这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能达到神仙世界,二是如何在魂返回前保持魄和身体不受损。 先说第二个问题,简单说,靠玉!汉代人相信玉可以保持尸身不腐,精气不散。因此汉代贵族敛葬中对玉的使用可以说无以复加,最著名的就是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 就这样用玉片覆盖全身,保护身体与魄。注意头顶是有孔的,这是为了魂出入而留。 穿了这套玉衣,汉代人还觉得不够,还要用玉堵住人体的所有孔窍,称为“九窍塞”。 七窍塞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嘴里的玉琀蝉了。精品的玉琀蝉常作为汉代玉雕的典范。为什么偏偏是蝉,而不是别的呢?那是因为蝉的习性,它们从土里爬出来,然后在树枝的高处蜕变,生翅而飞,就特别符合汉代人死后成仙的想象。 两件水晶蝉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 一件极简,一件生动写实,放在一起看挺有意思。 死者的手中还要握着玉,常见的有玉猪、玉璜。头还要枕着玉枕,玉衣的上下还常常要垫着玉壁。 鎏金铜龙架玉枕西汉 徐州后楼山汉墓出土 这就够了吗?不!不要让贫穷限制你的想象力。别忘了前面说过,还有玉棺。 狮子山汉墓玉棺复原图 所以汉代诸侯王殓葬用玉,从里到外分别是玉窍塞、玉衣、玉握玉枕、身上身下玉璧和玉棺,足足五层玉做成的保护装备! 那如果没这么壕的怎么办呢?玉衣是穿不起的,可以用玉面罩。新玉用不起,可以用旧玉改制。比如这组 玉面罩西汉 徐州房子山汉墓出土 再回来说另一个关键点:如何才能到达神仙世界?得靠认识路的神兽坐骑才行。引用张光直先生的观点,道教中有三蹻(读叫)的说法,以龙、虎、鹿为三种能够到达仙界的坐骑,法力依次递减。 马王堆朱地彩绘棺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 上面的彩绘中最主要绘制了龙、虎、鹿三种瑞兽,希望它们可以引导辛追夫人升天。而在这部分展览中,最常见到的就是龙和虎形的玉器。 龙形玉饰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虎形玉饰片西汉 玉枕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第四单元 玉蕴康宁鸣之以行 中国人有尚玉的传统,汉代人用玉不仅体现在葬制上,更加体现在随身佩戴中。他们认为美玉有“仁、义、智、勇、洁”的美德,所以君子佩玉,首先是提醒自己效仿玉之美德,其次才是彰显尊贵的身份。 S形玉龙佩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这个单元展示的是贵族生活中佩戴的玉器。 玉组佩西汉 徐州骆驼山汉墓出土 相比于礼玉和葬玉,玉组佩的造型有长袖舞蹈的仕女,更加活泼。佩戴这么一组玉佩走路,不由得你不仪态端庄。 这组玉组佩最下面两件龙头尖尾的玉器,称为觽(读西)。觽最初是有实用性的,尖尖的尾用来解开绳结,比如裤腰带。《诗经》中有“童子佩觿”的句子,配觿象征着成年,也有解除烦恼,增长智慧的寓意。 玉觿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同样由实用器发展出来的佩玉还有玉韘(读射),原本是戴在大拇指上用来拉弓弦的工具,逐渐演变为高等贵族彰显尚武精神的玉佩。 韘形玉佩西汉 徐州火山刘和墓出土 除了佩玉之外,汉代贵族男性也有佩剑的习惯,往往以美玉装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佩剑的兵器的属性已经越来越淡,更多的是身份象征。 汉代佩剑玉饰示意图 谷粒纹白玉剑首西汉 勾云纹白玉剑格西汉 白玉螭纹剑璏(读卫)西汉 ▼ 剑璏是剑鞘上用来穿剑带。其上的螭健壮敏锐,仿佛隐伏在白玉里,伺机而动。 玉剑珌(读必)西汉 ▼ 剑珌是剑鞘尾端的装饰。一块玉质很润但满是绺裂的和田玉,不同于汉玉常见的工巧,这件看不到雕琢的痕迹,但却天成剑珌之形。我很好奇整把剑是怎样的装饰效果。 第五单元 方寸乾坤匠心巧构 最后一个单元展示汉代贵族生活用玉。有好几件小巧的印章,大部分出土自棺内,刻墓主人姓名,能看到前面展牌上出现过的一些名字。 “王霸”龟钮玉印西汉 大孤山二号墓地出土 ▼ 印面直接做了展示,而是不展示印文。乍一看以为是楚霸王的大印。 虽然接近尾声,但这个单元还藏着一件汉玉的极品,只可惜打光实在是太差了,很容易错过。 玉卮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玉卮是汉代的高级饮酒器。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史记》的鸿门宴故事里,项羽赏识樊哙,就说:“壮士!赐之卮酒。”这件玉卮,用料、做工、审美都是极致之作,想必是楚王生前喜爱之物。 除了玉器,这个单元还有些杂项值得一观。比如这件豹形石镇。 豹形石镇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豹子是敏捷凶猛的,但这一只看来有些发福,表情也憨憨的。脖子上套着项圈,是王府豢养,难怪养尊处优。石雕上一些细节的装饰,明显与前面的玉雕有相似处。再看项圈上的铆钉,看形状都是贝壳,也许真的把豹子当宝贝了。 观展建议 把这个展当做欣赏汉玉的好机会,就是既轻松又享受的欣赏方式。 如果想吸收展览阐述的汉代玉文化的方方面面,有这篇文章,再加上仔细阅读展板信息也足够了。 展览上的很多精品来自于狮子山楚王墓,提前做一下功课,能提升看展的体验和收获。推荐给大家《探索·发现》的纪录片《狮子山下的兵马俑》。 更深入,可以把这个展和河北省博两个常设展:古中山国和满城汉墓展关联起来看。相对狮子山汉墓的年代而言,古中山国在更早的战国,而满城汉墓在更晚的武帝朝。可以连起来看看玉雕审美和纹饰的变化,比如从古中山国的玉器上可以明显看到谷粒纹的由来和变化。 龙形玉佩战国中山 河北博物院藏 也可以把满城汉墓展作为补充,进一步了解汉代诸侯王的敛葬制度。相比之下,也能很直观的看到武帝朝的富庶奢华。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西汉 河北博物院藏 展览评价 整体 推荐,难得的被汉玉圈粉的机会。对古玉爱好者来说,徐州汉玉是必看的。亮点 精品多,汉玉之美的代表 和古中山国、满城汉墓一起看更有意思 说明牌、展板信息充分 不足 打光是硬伤,美玉因此失色 策展中规中矩,故事讲得不够好 文物陈列方式和展板都欠生动 展览信息 ??:河北博物院北区二层13、14展厅??:.4.2-.6.13 ??:免费,河北博物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9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光與影,寫給香港的情書
- 下一篇文章: 海南省教育厅将开展校内减负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