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index.html

▲防疫禁令下,「海港城?美術館」每次只允許4位觀眾同時進入場內觀展(張力攝)

影像的力量,超越語言與文字。《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第三度合辦全球攝影大賽,得獎作品於4月2日至19日在「海港城?美術館」公開展出。

「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的年度攝影主題是「香港故事:自然,城市和人物」。大賽分為自然、城市、人物、手機攝影及黑白攝影等5個組別,共收到近件參賽作品,參賽者不僅來自香港,也有澳門、台灣、中國內地,以及西班牙、美國、匈牙利、也門等15個國家及地區,當中既有業餘攝影愛好者,也有專業攝影師。大會評委由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師凱薩琳?卡諾(CatherineKarnow)、香港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蘇毅雄(SamsonSo),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先由評審初步遴選,為各組別選出合共幅入圍作品。爾後在今年3月正式公佈各組別冠、亞、季軍及佳作獎。

▲獲城市組冠軍的作品《活在獅子山下》(張億進攝),重拾獅子山精神,為香港人加油

▼獲城市組亞軍的作品《RaininginHK》(練達之攝)更像是一個關於香港的隱喻

▲獲城市組第三名的《城市五線譜》(江星俊攝)將本地特色的棚架視為高樓五線譜,而築棚師就是創造優美旋律的音符,拍出了城市的動感和韻律

▲展覽期間,海港城不復往日人頭湧湧的熱鬧

▲劉大衛拍攝的《下一代的快樂天地》,生動描繪出香港地逼仄的居住環境之餘,不無黑色幽默意味地以一位沉浸在虛擬遊戲世界裏的孩子為主角。或許香港下一代的夢想只能在AR中翱翔?作晶獲人物組冠軍

▼「虐狗」的《甜蜜雪糕店》(謝漢攝)獲人物組亞軍

▲《親情》(蔡錦霞攝)獲黑白攝影組佳作獎

黎家豪拍攝的《後台看戲》以一位在後台凝神看戲的小演員為主角,管中窥豹映照出本地日常民俗遗存。獲人物組佳作獎

▼同獲人物組佳作獎的《永不放棄》(謝禮泰攝)背後有故事:當時天快入黑,坐輪椅的傷殘人仕攀升動作明顯因疲憊而變得遲緩,山上很多人在為他加油,隊友們則緊張地設法施以援手。拍攝者此時剛好到頂,卻因樹木遮擋難以拍下這一幕,冒險用腳勾住大石固定好身體,半身向懸崖外略為伸出,終於抓拍到這一瞬間。

▲▼獲自然組冠軍的作品《雲海日出》,是葉俊豪在某日凌晨與一群攝影發燒友一起,身揹肩扛相機器材爬上本港第三高峰大東山,皇天不負有心人,終遇雲海日出的大自然奇觀。

這項獎金總值港幣10萬元的賽事,旨在培育有潛質的攝影師,鼓勵參賽者跳出框框,發揮創意,以攝影眼說故事。無論是亦動亦靜的戶外探索,豐富多彩的都會生活,抑或觸動人心的本地人和事,都能一一呈現香港獨有的精神面貌,事實上,賽事不但鼓勵參加者以嶄新視野捕捉城市之美,也讓香港這顆東方明珠的美好事物以獨特方式呈現給世界。

看過所有作品後,卡諾感慨:「攝影師們以光與影紀錄動人的生活細節,作品猶如情書般,細膩地書寫出香港最迷人和最富生命力的一面。無論是得獎作品,還是入圍作品,都呈現出色的技藝和無窮的創意,激發觀看者的情感和反思,也讓作品可堪回味。」

▲獲手機組冠軍的作品《童年與未來》(陳建成攝)

另一評審蘇毅雄認為:「今屆作品呈現出多樣性,深刻描畫出香港人的生活點滴,並讓我們一同感受時代脈搏,見證新舊交替,留下歷史見證。每位攝影師都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和觀點,作品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讓我們對香港有了更豐富的視野。」

來自台灣的李永適總編輯表示:「今年的作品在取材、技巧,以及信息表達上,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樂見更多不同界別的人參與比賽,期望未來的作品繼續聚焦在這個璀璨都市,折射出香港既不同又獨特的生活面貌。」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表示:「很榮幸連續三屆與《國家地理》雜誌攜手合辦『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延續每年香港的攝影盛事,讓更多有才華的攝影師藉此比賽,實現他們的攝影夢想,向大家展現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景象及故事。我們期望大賽能夠逐步推廣至世界各地,讓更多人認識香港最地道的一面。」

《點蟲蟲》(羅子健攝)。在添馬公園的藝術展上,拍攝者忽然見到一隻小甲蟲,趴在草間彌生註明的波點南瓜上,顏色與波點的呼應,天衣無縫得來讓人啞然失笑。

▲《地道金蠔》(英俊健攝)拍的是夕陽下的流浮山蠔民日常,當地生蠔素負盛名,是製作年節意頭菜「髪菜蠔豉」不可或缺的材料。「髪菜蠔豉」寓意發財好市,難怪稱之為「金蠔」

從我們在維港內外為你捕捉劇變中國全景圖背後的微表情

或許陌生

卻不失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