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龙行走天下南非动物
南非动物 文、图 尹学龙 我们都没想到南非西北省冬天(正值北半球夏天)的早晨会这样冷。在酒店门口等车的时候,南半球的太阳还没有从山顶冒出来,我们冻得浑身打颤。但白人司机鲍勃驾车到达后,我们见他只穿一条薄薄的白色短裤和一件黑色休闲外套,不禁又怀疑自己对气温的感知是否正常。酒店外面的景色很荒谬:近处的棕榈、巴蕉绿意盎然,鲜红的三角梅正在盛开。远山上的草丛却已经枯黄,有的灌木林正在落叶。 白人司机鲍勃(右二,化名) 鲍勃长得很像美国大兵。身材剽悍,一脸络腮胡子,目光如炬;头上套一个羊毛编织的帽子,戴上墨镜,又像绑匪;但他身上散发的豪气和力量,给人一种安全感。他开的敞篷车由日本丰田越野车改装,三排9座,擦洗得崭新光亮,看上去坚固牢靠。我们七人一起上了车,鲍勃给每人发了一条灰色毛毯。我用不太好的英语问鲍勃,冬天能看到的动物是不是很少。鲍勃说是的,但是运气好也会有出人意料的发现。我又问车上在哪个座位适合照相。鲍勃说哪个座位都非常好。 南非草原和丛林 我们去的比邻斯堡野生动物保护区毗邻博茨瓦纳边界,与入住的太阳城酒店紧挨在一起。头一天逛了荷兰裔富翁科斯特(SolKerzner)建造的太阳城,在辽阔的地毯式草坪和高尔夫球场里,看着点缀其间的花草树木、河流湖湾,恍若置身瑞士风光之中。再去酒店赌城,望着各种肤色的赌客和人间荣华富贵的花样,不一会儿便忘记了身在何处。现在驶入这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荒山野岭,方觉返回原汁原味的非洲大自然。山不高,但树影森森。山坡平缓,河谷宽广,到处是深厚的草原和星罗棋布的灌木林,完全是海明威笔下非洲丛林的味道。 年海明威(右一)与《非洲的青山》主人公们一起 展示猎物。翻拍于佛罗里达西礁岛海明威故居 这次旅行,携带了海明威《非洲的青山》,重新翻看作者所记的年东非狩猎之旅,如同两年前在巴哈马游轮上重读《老人与海》、《岛在湾流中》,发现里面的动物世界令人眼花缭乱。书中捕杀犀牛、捻角羚羊、斑马和鬣狗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太阳照常升起》中斗牛士罗梅罗刺杀公牛的精彩描写。书中也有射杀狮子,但不如《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写的生动。《一个非洲故事》中土著人捕杀大象那样的事例再也没有出现,作者似乎对猎杀大象持否定态度。我佩服他不露声色,只用动词、名词就展现了惊心动魄的场景。不过狮子、犀牛在人类的残忍猎杀下,越来越少了。海明威的捕猎,当时就受到环境保护者的批评。 车辆在丛林中的土路上快速穿行,整个山林、草原像一道背景似的晃动起来。鲍勃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拿着对讲机与远方的司机同伴联系。我们在车上开始议论这次能碰到几只动物。走了很远,只看到一只狒狒爬在树顶上,于是我们越来越没有信心。 水边的黑斑羚 就在这时,我们发现左侧树林中有一只羚羊。待众人喊起来时,车已经开到了前面,鲍勃立即缓缓倒车返回。我看到了树丛中露出的羚羊臀部,根据视线告诉鲍勃,“back,back,”鲍勃按我的指示一点一点地往后挪车,刹那间我觉得与他获得了一种默契。待看到整只羚羊的身形,我立即以“ok”让鲍勃停车,并顺利地拍照,但因距离在七八十米开外,手机拍的图像不太清晰。我有些失望。 车继续前行,灌木丛在敞蓬车两侧飞速穿过。在远方大约数公里外的山坡上,我们又隐约看到长颈鹿的身影。但因距离太远,我们只能像长颈鹿一样,伸长脖子远远眺望。鲍勃驾车转进了一条山谷,在一片水湾附近停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群很大的鸟栖息在湾里的枯树上,羽毛雪白,于是拍摄了很漂亮的照片。 非洲独有的野生动物长颈鹿 车从山谷中爬上了一个很大的山坡,在路边一片稀疏的树丛中忽然出现三只正吃树叶的长颈鹿。鲍勃紧急刹车,回头轻轻嘘了一下,暗示我们不要出声。我们的心吊在了嗓子眼上,生怕这些大宝贝逃走。那几只长颈鹿却毫无察觉,嘴巴一张一合地慢吞细嚼了一会,一个个大摇大摆地走过。我仰起头,目光从其健壮的长腿移到庞大的身躯,直至起重机吊臂般的脖子和小小的鹿角,觉得它们不愧为地球上最高的动物;那昂首阔步的姿态、遍身的美丽花纹和高悬空中的闪亮眼睛,皆透露着温和善良与优雅高贵的气质。我想起看过的一条信息:据《明史﹒成祖本纪》,早在明永乐12年(公元年),非洲长颈鹿就由榜葛剌(今孟加拉及印度孟加拉邦)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当时国人皆认定这就是瑞兽麒麟,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画轴为证。又据马汉《瀛涯胜览》,郑和下西洋船队在阿丹国(今亚丁)、忽鲁谟厮国(今霍尔木兹岛)、天方国(今麦加)皆见到“麒麟”:“前两足高九尺余,后两足高六尺,长颈”、“牛尾鹿身”,并于年携带回国,这显然也是长颈鹿。 车上的人兴奋起来,每个人的眼睛都瞪得很大,紧盯着两边的丛林。此刻觉得那林中的灌木都像动物,众人一会儿这边发一声尖叫,一会儿那边发一声呼喊。鲍勃好几次因喊声而停车,不断地问“Whatdidyousee?”我们定晴一看不过是一片枯枝,尴尬得不行,不得不承认“Wemademistake(看错了)。”于是我们更加小心谨慎地观察,看不准再也不敢乱喊乱叫。 水边的斑马 思绪与越野吉普一起在非洲丛林驰骋,当年的海明威形象不断晃入脑海。海明威探险式人生,包括拳击运动、参与战争、在古巴捕鱼、到非洲打猎。他的童年偶像就是年率队到非洲打猎、捕获了上万种动物并制成标本的老罗斯福总统,他打猎的向导是24年前为老罗斯福服务的当地白人猎手珀西瓦尔。同时,他与非洲的土著猎人特别是纯朴善良、擅长奔跑的马萨伊人成为挚友。我好奇他和土著人一起穿越杳无人迹的山谷丛林,追逐和猎杀每小时奔跑90公里的捻角羚羊,累得精疲力尽时,是否体验到人类祖先漫长狩猎时期的甘苦。海明威喜欢狮子,自称三次射杀狮子;《老人与海》里捕获大西洋旗鱼、奋战鲨鱼的桑提亚哥不梦见女人,多次梦见狮子。这大概是受了土著猎人影响,深信一个男人只有杀了狮子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吧。 河马 车行1小时左右,我们已辨别不清方向,唯有鲍勃轻车熟路,带着我们来到一片湖泊,我们看到了一群河马站在河边。鲍勃停下车,用浓重的语音告诉我们,这是非常危险的动物。据说河马一旦发怒,比狮子加大象的威力还大。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那些巨大而笨拙的身影,在河边缓缓移动,一直到它们一个个下到河里,沉没水中,只有头顶还露在水面。而它们的耳朵、眼睛和鼻孔都长在头顶上,以特有的方式保持对外界的警惕和联系。 犀牛 车从湖边绕出来,进入一片密林。我们同时发现了藏在不远处树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鲍勃也发现了目标。他再次暗示大家肃静,并告知这是最危险最罕见的黑犀牛。他轻轻地将车开了过去,在离犀牛侧身只有十五六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并掏出单反相机和我们一起拍照。这时,犀牛发现了我们,转过身来,怒气冲冲地直视我们。它很像远古时代的动物,身材高大雄壮,皮肤粗糙,眼睛很小,独特的牛角从鼻子前往上翘着,威风凛凛。它的身上似乎凝聚了排山倒海的力量,它会冲过来吗?一旦冲过来,肯定会把我们的越野车撞翻。所有人不自觉地停止了拍照,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待犀牛转过头去,鲍勃立即开车离开,并用对讲机告知远方司机。 车上一片欢腾,人人都进入亢奋状态。我的脑海闪过海明威在肯尼亚丛林狩猎的场景:一头犀牛正在溪边斜坡上快速小跑,忽听子弹嗖的一声,犀牛中枪,喷了声响鼻,猛向溪水中冲去,溅起一片水花。藏在后边灌木丛中的海明威举起春田式步枪,又连射两发子弹,犀牛疯狂地冲向山林。海明威和当地猎人循着血迹追上了倒在地上的犀牛,又补了一枪。回到营地,却发现另一名猎人射杀了一头更大的犀牛,脑袋已被割下,眼角上滴着鲜血,像眼泪。海明威于是为自己的狩猎成绩不如人而感到沮丧。 狮子与小羚羊。张屹摄影 鲍勃一面开车,一面像豹子一样注视路边丛林。来到一片较为开阔的地带,只听远处灌木丛中传来勾人魂魄的嚎叫。我问鲍勃:这是狼吗?鲍勃说不是,是狐狸。鲍勃的心并不在这些乱叫的狐狸身上,他分明在辨别更危险的动物。我早已从中国导游张屹那里得知,此地狮子和猎豹都不少。近年来有一名以色列人和美国人在游览这片丛林时,不慎被狮子吃掉。据说狮子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被吃的游客都是因为侵入其领地范围而惨遭伤害。狮子的天性是捕猎食草动物。张屹送我一张摄于南非与纳米比亚边境的爱托沙(etosha)从林现场的照片:一只母狮捕获了一只活的幼羚,将其搂在怀里,好像舍不得吃,看上去却更为残酷。 丛林中的黑斑羚 方圆公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视野开阔而又杳无人迹,车辆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岭,始终走不到尽头。太阳挂上了树梢,气温骤然上升。枯黄的山草像麦田一样无边无际,在阳光下闪耀晶光。仔细看去,山草的种类很多,五颜六色;树林和灌木丛绵延不绝,但疏朗有致,正适合野生动物奔跑。我们沿途不断看到三五成群的长颈鹿、斑马,有些丛林里聚集着上百只黑斑羚和猴子,各种各样的鸟声响彻耳边……大自然以多样化的生命奇迹展示着它哺育万物的宽容胸怀。 在丛林中行驶约两个小时,鲍勃拉着我们到了一处野外营地,稍作休整。我们刚刚从卫生间出来,鲍勃又督促我们上车,说是远方有动物在等待我们,这是他从对讲机收到的消息。这次我们进入一片从未到过的山岭,路上出现了一摊摊很大的动物粪便,鲍勃立即加速行驶。 非洲象 不一会儿,前方丛林闪出两片硕大的黑影,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大一小两头非洲象。我们的心又紧张起来,不等鲍勃挥手示意,自觉屏住呼吸。这次鲍勃把车开到离大象只有十几米的地方,我们过足了用手机近距离拍摄野生大象的瘾。它们的耳朵很大,张开时像风帆,一对雪白的象牙微微向前翘起,皮肤紧凑而有褶皱。那头大象像是妈妈,不停地用鼻子卷起带叶子的树枝并折断,再放在嘴里咀嚼。小象显然是个孩子,围着妈妈转来转去。两头象走路时,足下无声无息,据说其足底是布满神经并富有弹性的软组织,可根据地面硬度调节足底形状。 我们看着两头象从视野中远去,走向另一片丛林,很快又看到另外一头身躯庞大、长着雪白长牙的象迎头赶来,似乎是在寻找刚才那两头象。这次鲍勃把车倒了回去,让大象从我们面前穿过了马路。在继续前行中,我们追上一辆敝篷车。前车扬起的尘土弥漫空中,我们赶紧蒙上毛毯。鲍勃似乎不以为然,始终追随前车行驶。我们只好告诉他这样近的距离我们总是吃土。鲍勃笑着让车慢了下来,渐渐地与前车拉开距离。 猎豹与死亡的羚羊。张屹摄影 这时,无线电对讲机中又传来远处有动物的信息,鲍勃转了一个方向,朝着一片幽深的山谷驶去。在一片林木茂密的山峦前面,他降下了速度,两眼圆睁,目光如猎人般在山上搜索,我们都随着他向山上望去。突然,鲍勃用中文大喊一声:“猎豹!”车上众人快速朝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然而,那猎豹极为敏捷,转身钻入密林,只有后面一个人隐约看到豹的身影,其他人焦急地看了半天,什么也见不到。但鲍勃却因看得清楚而极度兴奋,不停地说着“Verylucky!”接着把车前进又倒退,来回折腾了数遍,并和我们一起反复搜索观察,却再也没有发现猎豹的影子。 栖息在水中枯树枝上的白胸海鸬鹚 但我们已经心满意足。世界上有哪个地方像非洲这样,能看到如此众多的大型野生动物?这只是非洲一角,在南部及中部非洲还有更多超大规模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人们都说非洲落后,许多地方没有工业,甚至没有农业,但这里的原生态保护,哪里能够比得上呢?而那些所谓文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早已毁坏殆尽。 此项目价格一百美元,白人司机鲍勃驱车越野整整三个小时二十分钟,行程85公里,以优质服务让我们尽可能多地看到了当地保护生态的成果和大自然本来面目。 南非太阳城风光 导游张屹告我,南非各界人士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强调动物不能圈养,要在野化中训练和保护它们。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动物园模式实际上扼杀了动物的野生状态,当今环保界人士认为不可取。为此,南非正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协商,打破边界,在原有克鲁格国家公园基础上,联合建立跨地区的更大规模野生动物保护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增强,不仅老罗斯福和海明威那样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被严格禁止,就连威勒德?普赖斯(WillardPrice)《哈尔罗杰历险记》中捕捉珍奇动物进行豢养的做法也被批判了。 ▼ ?????? 约稿启事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by/9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师课堂贾志敏部编教材小壁虎借尾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