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

小理子小理子!每周最期待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看科学心解读获奖作品呀!科科!

小理子

科学心解读之获奖作品四

题目:睡前故事一则

作者:温馨

今天,我们不说人的故事,我们先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僧帽猴是一种生活于南美,适应热带气候的杂食动物。

僧帽猴(图片来源)

作为人类的近亲,僧帽猴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认知系统,它们具有相当快和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技巧性工具的使用能力。

交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那么,僧帽猴的交易行为是怎么样的呢?

讲道理,我从未想过猴子的交易画面,我脑海里的猴子都是树上蹿的。

心理学家:呵

Chen等人找来了一批僧帽猴,教会它们货币和贸易的概念与使用,然后呢,僧帽猴就可以用圆圆的代币来换取食物了,比如苹果、葡萄或果冻。研究者发现,和人类一样,对于喜欢的食物,僧帽猴愿意付更多的钱,它们机智的并不愿意买不喜欢的食物,钱嘛,不能乱花。

随后,研究者引入了价格冲击和收入冲击,说人话:食物涨价或者降价。结果发现,涨价的时候,僧帽猴会少买一点;降价时,相反。

同时,僧帽猴表现出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特点。如果在一个主试方一个代币总是只能换取一片苹果,而在另一个主试方能换取两片苹果,那么不久后,僧帽猴会压倒性的倾向于与苹果片较多的主试方进行交易。

之后,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每一次实验中,僧帽猴面前会有两个主试,在与僧帽猴交易时,主试1手里一直都只有一片苹果,但是主试2首先呈现两片苹果,然后每次都在交易时取走一片。虽然最终的结果僧帽猴都只会得到一片苹果,但是僧帽猴表现出了对主试1的偏好,这种情况下,它会认为自己没有损失。

在另一种情况中,主试1一直有两片苹果,主试2首先呈现一片苹果,然后再交易时增加一片,僧帽猴表现出了对主试2的偏好,这种情况下,它会觉得自己有了额外的奖励。

猴:“好像什么地方有点不大对的样子”

“你是不是觉得我旁友有点傻”

僧帽猴所表现出的损失厌恶和参照依赖都是人类非理性经济决策偏好中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人类稳定的表现出了和僧帽猴相同的决策偏好。

那为什么今天要讲一个猴子的故事,不讲人的故事呢?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想知道这种决策偏好到底是一种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还是进化的结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几种角度尝试:

1.脑结构中是否存在证据,大脑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2.从年龄较小且不具备大量经验的儿童身上重复实验,以检验行为的形成是否需要长时间的习得过程;

3.从其它动物身上进行对比实验,就像今天的实验,在与人类临近物种中进行侧面验证。

好啦,今天的心理学小讲堂就结束啦,旁友们,我们江湖再见!

文/温馨

编辑/侯欣宇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科学心解读系列推文:

科学心解读

期末复习大法之好用的心理学tips

科学心解读

心理账户:钱与钱是不同的

科学心解读

禀赋效应,老司机也不能避免的坑

温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北京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