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盛宴沙丁鱼大迁徙
沙丁鱼(英语sardine或pilchard),其实不单指一种鱼,而是鲱科鱼类中某些食用种类的统称。根据联合国订立的标准,世界上共有二十一种可以称做沙丁鱼的鱼类,包括大西洋鲱鱼、小鲱鱼、油鲱、南美拟沙丁鱼等。 勇敢的沙丁鱼,悲壮的沙丁鱼 一说到沙丁鱼,你可能马上想到的是怎么做法才好吃。但是这里我要讲的是这些小鱼是怎么历经千辛万苦,逃过无数捕猎者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繁殖的故事。 沙丁鱼的三十六种做法——今天我们不讲这个 每年,沙丁鱼沿着南非海岸迁徙期间,在这些海域都会上演精彩又残酷的捕食表演。沙丁鱼吸引来了海豚、鲨鱼、鲸、旗鱼、海狮等海洋动物,还吸引来了塘鹅和企鹅等海鸟,数以百万计的沙丁鱼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壮观的狩猎活动开始于海豚,为了填饱肚子,它们已经发明出了特殊的狩猎技巧,将鱼群赶到水面,以方便捕食。 沙丁鱼(sardine,或pilchard)是鲱科鱼类中某些食用种类的统称,主要指沙丁鱼属(Sardina)、拟沙丁鱼属(Sardinops)和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的种类,也常用来泛指能做成罐头的大西洋鲱(Clupeaharengus)及一些外形类似的小型鱼类 沙丁鱼喜欢在上层海水中成群结队地活动,这是它们面对捕食者时的自我保护机制,本文要说的沙丁鱼盛宴中的主角——南非拟沙丁鱼(Sardinopssagax)更是将这种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沙丁鱼会整齐地聚集成群,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每年5月到7月间,大波的(总数可以数十亿计)南非拟沙丁鱼就从厄加勒斯浅滩(AgulhasBank)出发,沿着南非东岸向北迁徙,目的地是德班——南非第三大城市,位于夸祖鲁-纳塔尔省(KwaZulu-Natal)——北部的海域,路线长度超过公里。 南非拟沙丁鱼迁徙路线图 Waterfallbluff在圣约翰港东北面50km的一处断崖,海底地形呈坡状,海豚容易将深海的沙丁鱼赶上浅海,是BBC的自然大事件、国家地理等生态大片拍摄沙丁鱼最精彩镜头的所在地 这么巨大的一块诱饵堂而皇之地路过,各方豪强岂有不取的道理?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一看捕食者们在沙丁鱼迁徙途中的饕餮盛宴吧。 首先是海豚们,主要是长吻真海豚(Delphinuscapensis),也有部分宽吻海豚(Tursiopsaduncus),其总数大约头。它们结队而行,从下方将沙丁鱼群驱赶上海面,再利用气泡将鱼群分割包围成一个个的“饵球”(baitball)。这些饵球直径10到20米,厚度约10米,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 接下来是鲸类,代表有虎鲸(Orcinusorca)和布氏鲸(Balaenopteraedini),后者常常在鱼群密集处张开一张大嘴,将沙丁鱼连同海水一同吞下,海水泡沫飞溅,有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 鲨鱼团队的成员阵容也很强大,短尾真鲨(Carcharhinusbrachyurus)、灰色真鲨(Carcharhinusobscurus)、沙虎鲨(Carchariastaurus)、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limbatus)、蔷薇真鲨(Carcharhinusbrevipinna)、公牛鲨(Carcharhinusleucas)、锤头双髻鲨(Sphyrnazygaena)等不顾路程遥远,纷至沓来。 说到声势,海鸟们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沙丁鱼群除了要应付海水中的威胁,还要提防来自天空的袭击,堪称名副其实的“腹背受敌”。 成千上万的南非鲣鸟(Moruscapensis)追逐沙丁鱼群迁徙的路线,从空中它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鱼群形成的一条条黑带,在海面十多米处盘旋之后,就是俯冲表演的时间。滑翔,收翅,以40到公里的时速俯冲入海,在水下形成一条白色的气泡柱。 其他海鸟如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melanophrys)、黑脚企鹅(又叫非洲企鹅,Spheniscusdemersus)还有燕鸥、鸬鹚等也纷纷奔赴盛宴。 斑纹马林鱼在捕食这群刚刚从布氏鲸口中逃脱的沙丁鱼 当海豚、鲸鱼、鲨鱼和海鸟们饱餐一顿之后,还余下大量的沙丁鱼,它们继续向前迁徙。 “如果你不是一尾沙丁鱼,你怎能知道这样的迁徙意味着什么?” 到底为什么南非拟沙丁鱼会进行如此艰苦漫长的迁徙之旅呢?有人说是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南非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至20摄氏度的海水中,冬天——虽然是6、7月份,但这是在南半球——南非东海岸的表层水温降低,使其可以将生活区域向北扩展。 通常是在一股低温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开始向北流动的时候,沙丁鱼的迁徙才会发生。因为这一带的大陆架狭长,表层低温海流的宽度也很窄,地少鱼多,使沙丁鱼群的聚集显得格外惹眼。 鱼群紧密成团,其长度可达7公里以上,宽度可达1.5公里,厚度可达30米,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肉团,可以在海面上空清楚地看到。 事实上,目前对南非拟沙丁鱼迁徙的机制还未完全了解。关于其产卵地,过去有研究称位于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在此产卵之后,便追随富含浮游生物的低温海流向北迁徙。近期的研究则认为,它们的产卵地其实是在北方靠近德班的海域。 南非拟沙丁鱼其实与南极的帝企鹅或北美的大麻哈鱼一样,在迁徙问题上都遵循着那个古老的信念:一切为了种族的延续。繁殖的本能使它们不计大规模伤亡的代价,顽强地回到产卵地。 多年来南非拟沙丁鱼的数量一直保持相对平衡,证明这一“回家”的迁徙策略是成功的。在较远的北方,即厄加勒斯海流的上游处产卵,能保证鱼卵更好地孵化,稚鱼也得以在到达厄加勒斯浅滩之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发育。 那么,南非拟沙丁鱼当初为什么又会选择到北方路途遥远、环境又不怎么样的地方产卵呢?科学家给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1认为这是历史遗留,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冰期。那时候沙丁鱼生活在北方夸祖鲁-纳塔尔省附近的海域,后来冰川衰退,喜欢低温的沙丁鱼只能向南迁徙,然而到了每年的繁殖季节,它们仍然会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产卵。 假说2更注重偶然因素的作用,认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一群沙丁鱼因为迷路或者海况的原因,阴差阳错来到了北部这片海域,结果获得了在种群繁殖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这群沙丁鱼的后代不断重复着这条迁徙路线,沙丁鱼群也不断壮大,最后形成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群体迁徙奇观。 南非拟沙丁鱼的迁徙历程,与非洲大草原角马的迁徙一样,都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浩大。希望人类能好好呵护这美丽而又脆弱的海洋,让这样的奇观永远不会消失。 来源: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2位摄影师记录了纽约街头的文化,你拿着相机记录过什么? 看过这些美女,才知道什么叫作惊艳! 原来孙俪新剧在这里拍的!这座江南老城比苏杭更撩人,却低调了千年! 71岁重操旧业,86岁忙着谈恋爱,97岁顽强复健,岁获摄影界奥斯卡奖 拍秋天美景,这10个题材你可别错过 九一八丨这些老照片记录事变,86年不可忘却的警示 这32张照片,曾影响过世界 李少白:摄影是发现,摄影是选择和控制 太奇妙了,照片竟然还能这么拍? 新书推荐 《大唐帝陵三百里》 我相信你一定听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人,生得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后来她成为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姿质天成,不管人家是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居然占为己有。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死后葬于泰陵,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公里,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 而这座陵墓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不妨跟随此书,一起看看关中地界上的十八座唐帝陵。 秦岭摄影集:《大唐帝陵三百里》 售价:48元 购买方式:请戳下面阅读原文 中国人文地理图库面向全国各地摄影师征集各类人文地理图片,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及旅居海外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在图库上注册上传管理自己的图片。 中国人文地理团队信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1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王企鹅日记,探索南极三岛
- 下一篇文章: 企鹅王国三岛巡游2015南极实践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