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喜气洋洋的节日、或是新店开张的庆典、或是热火朝天的庙会等等,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民间传统艺术“舞狮”的表演,一位舞者持狮头、一位舞者披狮身,于锣鼓音乐的伴奏中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因地域和风格的不同,舞狮也分为“北狮”和“南狮”,北狮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地区,以身法灵活、动作逼真为特点;南狮流行于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及新加坡和美国唐人街等等,以动作威猛、气势如虹为特点。

尽管中国人沉浸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滋养,对于“舞狮”这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已经习以为常,但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上是否生存过狮子呢?若中国本土从未生存过狮子,那么舞狮文化从何而来呢?

千年之前,全世界的地貌结构和生态环境与今时今日并不相同,非洲、欧洲、中亚和西亚有大片的草原,与现如今的东非草原一样,生活着种类繁多的草原生物,“草原之王”狮子就分布于这些草原中。据汉书《西域传》所撰,“乌戈地暑热莽平……有狮子”,表明狮子曾生活在西域,可能是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使得狮子头一次涉足中华大地。

传说汉章帝时期,西域的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其使臣得意洋洋的宣称,若有人可以驯服这一头金毛雄狮,则大月氏国继续向汉朝进贡,不然的话,两国立即断绝邦交。汉章帝前前后后选了三位驯兽师,均未驯服这一金毛雄狮,而且它狂性大发、在宫中乱扑乱咬,宫中的侍卫无法生擒它,迫于无奈的用兵器杀了它。侍卫们担心汉章帝降罪杀头,就把狮头割下、狮皮剥掉,由两个身手矫健的侍卫披在身上,扮成了金毛雄狮。此后,大月氏国的使臣来察看驯狮的结果,两名侍卫仍扮演金毛雄狮,在驯兽师的逗引下,做出狮子的各种动作,此举既骗过了大月氏国的使臣、也让汉章帝信以为真,大月氏国的使臣履行了诺言,继续向汉朝进贡,汉章帝得知了真相后,念及侍卫们有功、也便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这一舞狮的趣事传出宫中后,民间也兴起了一阵舞狮的热潮,从此以后,舞狮文化在中华大地扎了根。

无论是灭绝的欧洲狮、濒临灭绝的亚洲狮,还是处境堪忧的非洲狮,它们的秉性一如既往的高傲、凶悍、残暴,不过,于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狮子的形象和意义却迥然不同。西亚人和欧洲人十分崇尚狮子的威猛和强悍,常常以狮子来标榜位高权重、建功赫赫的人物,比如戎马一生的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以“狮心王”著称于世,现今的英格兰男子足球国家队也被世人称为“三狮军团”。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狮子保留了英伟的体貌和神韵,但血性和戾气全然不见了,成了驱邪、镇宅、温顺的瑞兽。东汉时期,流传至今的“龙生九子”传说已具雏形,狮子就是九子之一“狻猊”的原型,它肃穆、沉静和顺服,已无野心勃勃的气焰,不敢觊觎“龙”的王位。与此同时,儒家文化也有意的塑造着狮子的乖巧和吉祥,雄狮的爪下玩弄着绣球、寓意圣德滚滚;雌狮则抚爱着幼狮,寓意子孙延绵。

小考题:你更崇尚哪一种狮子的形象?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狮子、还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狮子?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fb/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