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欧洲就万事大吉,为何纳粹德国横扫西欧
题目:希特勒为什么决定进攻苏联? 字数: 导语: 纵观二战史,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进攻苏联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希特勒军事决策的巅峰之一,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然而,在深入研究希特勒面临的国家选择、苏联的进攻计划以及对资源的渴望后,我们可以对这个选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正文: 在年6月22日之前的世界版图中,希特勒面临着极为有限的国家选择。法国早已成为德国的傀儡国家,瑞典和丹麦战败投降,芬兰则签订了协议成为德国的傀儡国。唯一剩下的威胁便是苏联。虽然德国计划发动海狮计划进攻英国,然而事实上,德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渡海登陆英国或在本土空投伞兵。此外,希特勒也担心苏联会违反友好协定。因此,希特勒最终决定进攻苏联,这是符合当时情况下最合理的选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曾计划对德国发动进攻,这就是“大雷雨”计划。该计划由苏联重要将领朱可夫、铁木辛哥等人制定,进攻时间几乎早于巴巴罗萨计划,即6月12日。然而,斯大林最终否决了该计划,因为苏联红军的兵员素质和作战能力并不足以完成这个计划。这表明,即使德国没有表现出对苏联的兴趣,苏联也没有完全信任德国。双方都在秘密中准备着战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希特勒来说,苏联在东欧地区的石油和钢铁资源是他渴望得到的资源。在德国控制的地区或傀儡国中,都没有大规模的石油储备和油田,也无法得到足够的铁矿石供应。正如前文所述,希特勒没有进攻瑞典的原因是因为德国与瑞典保持重要的贸易关系,特别是铁矿石贸易。然而,瑞典对德国的铁矿石供应仍无法满足德国工业的需求。 在当前边界上,有一个拥有丰富铁矿石和石油资源的国家,而且此时你可以发动进攻。尽管这个国家并没有准备好,但他们也正计划进攻你。对于希特勒来说,是坐在法国望着大海,还是先打击最大的威胁,选择的结果显而易见。 通过重新分析希特勒面临的国家选择、苏联的进攻计划以及对资源的渴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为什么决定进攻苏联。虽然他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斯大林的决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合理的选择。 然而,进攻苏联最终成为希特勒的一次严重错误。苏联的冬季和巴巴罗萨计划的延迟等因素削弱了德国的攻势,而苏联在资源和人力方面的优势则使其能够有效地反击。此外,苏联的坚定抵抗和决心也无法被希特勒所预测。最终,进攻苏联对德国来说,成为他们最为艰难和惨痛的战争,亦是希特勒统治的起点。 结语: 通过对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决策进行重新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对资源的渴望,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尽管错误和估计不准确,但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是符合合理性的。然而,这次进攻最终成为德国的失败和希特勒统治的转折点,也为二战打下了决定性的转机。历史总能给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fb/12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际海豹日海豹宝宝向你发出要抱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