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力行,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点评意见:

青弋江源于黟县,与古代徽州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20》称:“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梁。……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自宣池者”便是青弋江。作为徽州向北沟通长江的水道,其沿岸的古镇码头及终点芜湖,都曾是徽商货运和交易的重要的集散地。徽商由芜湖走向长江流域,从而造成“无徽不成镇”的格局。青弋江对于皖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是至关重要的。历史地理的考辩,对于治史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致力于青弋江流域水利社会的研究,试图理清青弋江历史地理的面貌,这在学理上是正确的。立足于前人辨析的基础,本文就皖南青弋江历史上的称谓源流及变化进行了详细考证,如对《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青弋江在战国时期的古称“浍江”的错误进行考订就是一例。作者还借助源出《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的“三江”之争,利用历代学者对这些古老水道的考证辩驳,作了新的考订。该文的这些努力都意在理清青弋江流域河道和环境历史变迁的脉络,提供借鉴,是有意义的。

摘要:由于皖南青弋江流域广阔、支流众多、地形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源流的认识很不统一,对青弋江各段也各有地方称呼。从纷繁复杂的地方称谓到统称青弋江,从源流不清、以邻为壑到渐次明晰、兼及邻境,主要是现代地理学兴起和水利现代化的结果。此外,古代典籍中所提及的已经消失的“中江”和“南江”与青弋江的关系,也是清代皖南地方文献关心的话题。考察这一问题,可以为我们理解青弋江流域河道和环境的历史变迁提供启发。

关键词:青弋江;中江;南江;皖南地方文献

在当前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中,施坚雅的以“经济中心地及其从属地区构成的社会经济层级”为标准划分空间的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施坚雅把19世纪中国农业区划分为“长江下游区域”等8个大区域,划分区域的地理基础是以大江大河为经脉的“流域盆地”①。本文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by/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