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养猫最大的误区猫爱吃鱼
作者丨猫咪知识局号编辑猫六 这里是猫咪知识局x不正常脑洞研究工作室。 上周和BOSS聊的时候,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猫爱吃鱼的这个认知?认知一定是正确的么? 由于牵扯到猫咪日常喂养、猫咪食物研究的问题,促使我们工作室进行了这一次研究。 ——猫咪知识局x不正常脑洞研究工作室。 01 “猫吃鱼”的印象为什么深入我们的认知? 原因在于身边环境的影响,生活中一些文化符号正在逐步的固化我们的认知,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启蒙故事的影响 在少儿启蒙故事中关于“猫吃鱼”元素的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小学语文课本中至今没有删除的《小猫钓鱼》。 小学课文《小猫钓鱼》插图 source:网络 其二,童年影视剧的影响 在儿童时期,很多动画片中都包含了猫和鱼的元素,比如《蓝皮鼠与大脸猫》。 经典动画片《蓝皮鼠与大脸猫》剧照 source:网络 这部暴露年龄的动画片有一首耳熟能详的主题曲,其中歌词这么写道: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不偷米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大脸猫大脸猫爱吃鱼 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 其三,符号logo的影响 猫和鱼的形象在海报、宣传册、logo中结伴出现,这无疑在视觉中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认知。 source:网络 在少儿启蒙故事中出现猫和鱼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鼠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相对负面,猫和老鼠额冲突矛盾感比较强,在“和”与“仁”的启蒙教育中是不合适的。 在教材中,用了一个“钓”字,而不是“抓”字,更验证了这一点。 相反,猫和鱼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代入感比较强,更重要的是猫和鱼的外形相对比较好接受——其实这也解释了儿童影视剧和符号logo中猫和鱼结伴出现的两个原因。 内在原因:教育。 儿童影视剧具有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功能是相同的。老鼠不再偷吃米,和猫成为了好朋友,这是一个“和”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理念。 外在原因:审美。 在设计的角度来讲,圆形和什么形状搭配最好看? 答案是:圆形。 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品相好的猫,它们的头、眼睛、耳朵甚至嘴巴的轮廓都是圆形,而鱼脑袋、身子、眼睛的特征也是这样。 source:网络 相同的,在《猫和老鼠》、《蓝皮鼠与大脸猫》动画片中,老鼠的形象,也是在朝着圆的方向变化,就是因为看起来好看。 source:网络 而相反的,如果你把老鼠的基本形象不加以艺术改造而放上去,那就成了动画片《黑猫警长》。 细心点的读者就会发现,老鼠的耳朵是三角形 动画片《猫和老鼠》剧照 source:网络 综述这些因素的影响,然后再结合日常生活中,有猫家庭里经常出现猫偷吃鱼的情况,“验证”了这一“真理”——猫真的爱吃鱼。 并且,有很多人以此为逻辑起点,给出了看似非常合理的解释。 02 看似合理的解释 埃及起源说 有一种说法是,多年前的古埃及是最早饲养猫的国家。 在尼罗河畔的渔民们乘船捕鱼时,会带上猫咪来捕捉船上的老鼠,作为回馈和奖励,渔民们会用剩下的杂鱼烂虾来喂食猫咪。 source:网络 所以猫咪的后代们就都喜欢吃鱼。 “腥味”说 猫咪喜欢吃鱼因为鱼的腥味。蛋白质代谢会产生氨,臭臭的,鱼的氨是直接从皮肤排到水里的,没有转化和集中处理的过程,所以鱼肉就显得腥味浓郁,在猫看来着很新鲜,于是很喜欢吃。 “牛磺酸”说 猫通常都是在夜间活动的,在夜间活动,其体内就必需具备牛黄酸这种能提高夜间视力的物质,但猫体内是无法自行合成牛磺酸,如果猫长期得不到这种物质的补充,夜视能力将会降低,而鱼肉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所以猫喜欢吃鱼。 source:网络 但这些解释是禁不住推敲的。 首先,埃及养猫的起源史就不对。 年science上报道的关于猫的一次发掘,根据考古证据,最早做出尝试的对猫驯养的不是埃及人,而是多年前的塞浦路斯人。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人和猫的墓葬。根据骸骨判断,这是一只8个月大的猫,猫和墓主距离仅40cm,而且根据考证,这只猫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其次,关于“腥味说”。 如果说腥味新鲜的话,那为什么狼、老虎、狮子、豹子这些动物不爱吃鱼呢?这些动物都对腥味非常敏感,那为什么它们不喜欢吃鱼呢? 最后,关于牛磺酸。 这个看起来有些道理,但也经不起推敲。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含硫氨基酸,也是哺乳动物组织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 这么说来,不仅仅鱼肉里面含有丰富的硫牛磺酸,而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类中都含有丰富的牛磺酸。 source:网络 如果说猫钟爱鱼肉,那么家猫的祖先非洲沙漠猫,生活在沙漠中又在哪里去找鱼肉吃? ——牛磺酸只解释了猫吃鱼的作用,但不能作为猫爱吃鱼的根据,两者没有必要的关联。 所以,动物爱吃什么,“爱吃”这是一个伪命题,这本身就带有人大脑思考的属性,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会用大脑来思考问题,只有人类才有喜怒哀乐等情绪,动物是没有的。 相对的,动物只会有吃什么,不吃什么,这是动物祖先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可以用天性来描述更加准确一些。 动物获取食物的原则是就近原则,它们不会跑特别远的地方特意寻找一种食物,不会像人类文明一样,跨越地区寻找食物。 换句话来说,人类能够跨区域的寻找食物,也是建立在固有获取条件的基础上。 所以从营养角度分析其实很容易陷入思维僵局——按照分析牛磺酸的方式,难道山东人喜欢吃大葱是因为这个? 大葱营养成分表 source:网络 03 猫爱吃鱼是一种误解 我们先根据前的经验来说,猫的地方——塞浦路斯人,墓地发现地点是Shillourokambos(希露诺坎博斯)。 塞浦路斯,面积平方公里,大概等于三分之二的北京市面积 source:网络 到年前在塞浦路斯岛生活的人,靠着狩猎和采集而生,较小的生活范围,是存在各地区之间交流互通—— 这么说的原因是,最早在塞浦路斯岛生活的人,捕猎的多样性,同时存在捕鱼的行为。 或许和尼罗河的渔民遇到的问题一样,需要寻求解决老鼠带来的麻烦,而作为捕猎者,会寻找选择猎物多的地方,这个时候,猫靠近了人类。 但这不是人类的选择,而是双方利益的驱使。 当猫靠近人类以后发现会更容易的获得食物,自然界低熵定律决定,动物消耗最小的能量去获取食物,既然这边有更好获取食物的方法,肯定不会再跑到外面去了。 人类给它,它肯定吃,那为什么人类不给它吃牛羊呢?因为贵,那就给低成本的东西就好了。 所以人类给猫吃鱼,就觉得,哎,猫是最喜欢吃鱼的。 其实猫可能觉得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没想到真成了,而人类以为自己已经驯化了猫。 但,猫从来都没有被人类驯化,甚至没有发生一点改变。猫至始至终都是肉食动物,捕猎者的本能在基因里依然存在。 猫将逗猫棒看成了自己的猎物 source:网络 猫看到比自己小的猎物都会进行捕杀,很多人觉得但是它没吃啊,但猫的基因里已经带了这一个属性。 比如人类遇到危险,会首先抱着头,而不是其他地方,这谁给你教过吗?没有;人类直立行走,只要是正常人,都会走,需要教吗,不需要。 那么猫的祖先捕猎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吃,而现在家养猫不会因为食物而发愁,但几千年的祖先已经在它们的DNA中深深的刻下了烙印。 这进一步确认了猫猎手的本能,猫是一个多种选择的食肉动物,凡是和自己个头差不多或者小的,都是它潜在的“顾客”——自然包括鱼,但不仅仅是鱼,在它附近的动物,大到鸡,小到鸟,昆虫、蝎子都是。 猫爱吃鱼,是一个误解。 04 从进化角度推测猫的食物范围 我们推算猫的祖先可能存在的食物范围,从六千万年前开始分析。 ◆小古猫是犬科动物与猫科动物的共同祖先,后代包括熊、狼、狗、老虎等等。大概距今六千万年前,小古猫灭绝。 ◆大概距今七百万年前,古猫、古猎豹、真剑齿虎和伪剑齿虎为古食肉类中的猫形动物进化出多个分支; ◆真猫类、真剑齿虎和恐猫由古猫类分化而来,真剑齿虎和恐猫在第四纪冰川期灭绝,只剩下真猫类,时间大概距今三百万年前; ◆虎和猫都是现代猫科动物,虎、狮子、花豹、雪豹属于真猫类-豹亚科-豹属,猫、猞猁等属于真猫类-猫亚科; 野猫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亚种:近东猫、南部非洲猫、中东中亚猫、欧洲野猫和中国野猫。而只有其中近东野猫被驯化成了现代的家猫,这刚好符合塞浦路斯岛的地理位置。 近东野猫活动范围 source:网络 现代家猫来源于非洲野猫,非洲野猫为在九十万年前马特里猫演化出的森林野貓的分支。 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文献调查,不论是非洲野猫、森林野猫、真猫类、小古猫这些动物,它们的生存环境基本都在森林,而在森林中,它们周边的食物基本不可能是鱼类。它们的后代又怎么会爱吃鱼呢? 从中东野猫DNA基因遗传的角度来说显然解释不清楚这一点,但可以确定的是,中东野猫的分布范围都是地中海周围,而且陆地上都有河流,给猫吃鱼提供了地理的佐证。 进一步证明了猫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选择食物。 有一个很好的对比,渔猫和沙漠猫。 沙漠猫 source:网络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猫怕水,比如沙漠猫,可能一辈子没见过河水,一辈子没吃过鱼肉,在沙漠地区吃蝎子、蛇等动物。 但渔猫却会大大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渔猫居住于海拔米以下的河流、溪流、芦苇湿地及红树林湿地等淡水资源丰富区域,极擅长游泳和潜水。 渔猫 source:网络 更过分的是,它居然在爪子和脚趾之间进化出了蹼(莫名的想到了鸭子),方便它们更好的游泳。 根据动物本能决定就地获取食物的原则,渔猫的祖先必须在河畔获取食物,只有尝试下水,久而久之,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便针对生存环境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但与此同时,渔猫的食物列表中,鱼类只占较少的一部分,还有它们生活范围内的蛙类、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完美的印证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 另外,日本一个网站对猫咪喜爱的食物味道进行了近一步的数据统计,通过对喵星人舌上神经细胞感受器上的神经脉冲信号进行记录,得出猫咪喜好: “羊肉牛肉马肉猪肉鸡肉鱼肉” 在年《宠物世界:猫迷》中的一篇文章中也记录过一个实验,猫咪对肉类的喜好排名是: “鸡肉虾鱼肉牛肉鸭肉” 可能因为区域性和研究方式的差异,两个结果有所出入,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鱼对于猫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 05 结尾 “爱”与“不爱”是人类大脑对其的定义,动物没有那么高级的感情,只有吃或者不吃。 这背后的原因是长期在一个环境生存的过程中的生成的天性,动物的本能决定就地获取食物,人类其实也是这样: 你能说中国人最爱吃什么么? 不能,各地都有各地人们的主食和小吃,其实都是当地的饮食习惯形成的,地域之间的差别决定了这一点。 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一些误解,比如陕西人喜欢吃羊肉泡馍,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山东人喜欢吃大葱,广东人喜欢吃hu建人…… 事实上,陕西人不是都喜欢吃羊肉泡,四川人顿顿吃火锅那太疯狂了,山东人也不是看到大葱就两眼发光,广东人和hu建人没啥事…… 猫爱吃鱼就是这个道理。 原创文章丨转载请至后台咨询局友交流丨添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ys/8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扫黑除恶青铜峡市小坝镇举行扫黑除恶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