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深沪镇海湾,被发现于年。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以保护距今已有至多年的古牡蛎礁遗迹和距今有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主,同时还保护了深沪湾内的自然海岸的地质地貌,以及遗迹周围的防风林带、海蚀变质岩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等等。

深沪湾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一座风光秀丽的晋江小镇里,素有“峙海金狮”的美名。全长约有6.1千米,位于晋江的东南沿海一带,海滩时而碧波万顷,时而金黄开阔,其景色堪称壮观雄伟。清一色的沙砾细石宛如一条金黄的丝绸一般靠在蔚蓝一片的蔚蓝大海边,沙滩和大海宽阔无边看不见尽头,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丽景色。

根据记载,在大约-年以前,深沪湾还只是一块拥有茂密森林的大陆地,但在年以前时,深沪湾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这场地震带来的影响特别大,直接造成了这片大森林的低洼瑰凹地和糟地沉没于海底,形成了如今的一大片的泄湖的环境。而在年以后,深沪湾再次爆发了强古地震,这使得原本就沉底的古森林更加沉没于海底,这次则是更深的海底,也因此便形成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海底古森林的全貌。

目前根据专家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海底古森林已经被发现了24株古树桩,其中中潮区数量最多,有22株,还有2株位于低潮区。在这当中,树桩面的直径最大高达厘米,最小的则是30厘米。部分露出海面的树桩高度最高约有30厘米,还有一部分则是被沙滩和大海所淹没了。

这些古树桩展露出来的形态无一不是各异的,有的竖直,有的歪曲,有的树根朝上望着蓝天,有的则是横卧在沙滩上,如此独特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和丰富的珊瑚礁的地貌,使得这里形成了久远的远古韵味。

埋藏于海底长达多年的历史当然并不只有油杉树林古树桩这些遗迹,还有大片大片成长了几千年的牡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如今被堆积的细沙丘,以及可展示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演变历史的既独特而又典型的、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

其中,古牡蛎礁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潮区,礁体的总长约有米,宽约有,高达20-40厘米不定,大小不同的牡蛎壳胶结而成这大片的牡蛎礁。据研究结果锁的,礁体主要以长牡蛎和近江牡蛎为主,并且是直接附在基岩上的,整体呈原生直立双瓣的模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一眼望去,海岸线看不见边际,海浪一层又一层的迎来,如此海天一色的美景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那七千多年前的古森林如今在海水中若隐若现,景观特别的古朴迷人,十分完美地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欣赏完了这片令人震撼不已的海底古森林遗迹以后,还可以接着驱车前往深沪镇区内,那有着诸多迷人的景点,其中包括宝泉庵、崇真殿和白公庙等等。宝泉庵始建于唐代,原本是古代佛教寺院,宋代以后有了道教保生大帝,遂称为“庵宫”。如今宝泉庵内有一尊从清咸丰10年就从台湾随着学家随驾分灵而来的保生大帝的木雕还完整地保存着。崇真殿同样始建于唐代,其建筑风貌是十分完整的元代道观的建造,现在殿内还保存着一尊宋代的玄天上帝的石雕。白公庙同样存在着一尊“白公”神像的石雕。

当然,参观结束后便是要思考吃饭问题,深沪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小镇,海鲜肯定是不会少的,生蚝、扇贝、鱿鱼、龙虾、螃蟹等等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深沪的传统美食——鱼丸,要知道鱼丸在整个泉州地区乃至福建都是特别出名的,通体雪白小巧,拥有足够的韧性,入口柔润脆口,还不容易变质,可以说凡是吃过的人都会爱上。而且食材都是当地上等的鱼类,有马鲛鱼、鳗鱼等等,再辅以马蹄和瘦肉,增加其口感的丰富度,美味十足。

可以说,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这种类型的保护区不仅在我国,甚至是在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欢迎大家前来游览一番,交通方面可以到厦门或者泉州以后再去乘车前往,只需2小时左右便可到达。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观,一切时间都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ys/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