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技巧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七上 ?八上 ?九上 ?七下 ?八下 ?九下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实词 1.文言实词的古今词义变化 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化 D.感情色彩的变化 E.古今词义的变化 F.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2.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3.文言实词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词的性质可以临时改变,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 4.通假字:古书中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使用现象,叫通假。 二、文言虚词 准确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以”“而”“于”“则”“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准确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义,以达到对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完全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言语句的断读与翻译 1.文言语句的断读 A.按词语断读:一个词绝对不能断读开; B.主谓之间断:主语与谓语之间往往有较大停顿; C.按结构关系断:语句中有假设、承接关系的,可以根据关系断读开。 2.文言语句的翻译 A.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B.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 C.灵活使用翻译方法:“留”“补”“删”“换”“调”。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被动句。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①结合两材料,给加点的字注上不同的读音 ②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异同 ③常见通假字用法的异同 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 ⑤用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⑥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特点找出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 ⑦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⑧将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⑨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 ⑩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领取7-9年级上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1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8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