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题是[南美足球衰落]

欧洲杯马上来临,6月13日火热开战。足坛目前主流联赛都在欧洲,全世界数亿球迷被欧洲五大联赛圈粉。欧洲足坛的一举一动一直霸占着主流新闻媒体版面。

相比欧洲足球而言,南美足球热情奔放,渐渐成为了欧洲足坛巨星的摇篮,但国内联赛以及洲际比赛知名度却一直不高,世界杯比赛,南美球队成绩近几年整体也并不出色。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南美足球是不是衰落了?导致衰落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01

南美足球式微

首先,说“衰落”,那必然要曾经有过辉煌时期。没错,南美足球曾经的辉煌毋庸置疑。

在现代足球的百年历史上,南美足球无论是战绩、球星,还是话题,都足够成为世界足坛的一极。真要对比的话,与欧洲足球不遑多让。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现代足球能被媒体、球迷广泛成为“球王”的足球运动员,一个是巴西人贝利,另一个是阿根廷人马拉多纳,两人都来自南美。

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世界各国都广受欢迎,但能被媒体、球迷尊称为足球王国的国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西,也是来自南美。

这两个例子都可以说明南美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地位,也可以侧面印证南美足球曾经的辉煌。虽然在这里,用“曾经”这个词来描述,并不是很妥当。

毕竟,比起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现在的南美足球的优势还是相当大的。

但是对比过往,南美足球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而对比欧洲足球,南美足球曾经能够与之分庭抗礼的地位,似乎也已经出现了动摇。

这不是无稽之谈,也不是信口开河,我们可以从两个比较公认的角度去印证,一个是国家队层面的世界杯战绩,另一个是俱乐部层面的世俱杯战绩。

世界杯,南美已近20年未夺冠。

而世界杯这项赛事,无论是诞生还是中兴,都与南美足球息息相关。年,第一届世界杯在南美举行;年,战后首届世界杯,还是在南美举行。

在世界杯历史上,如果截止至韩日世界杯,欧洲和南美的夺冠次数,分别是8次和9次,南美更胜一筹。也就是说,在上个世纪,来自欧洲和南美的球队,夺得世界杯的次数,是一样的。

自从年巴西成为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支蝉联世界杯冠军的球队后,来自南美和欧洲的球队,轮换坐庄世界杯冠军宝座,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交相辉映的现象成为世界足坛的定论。

但进入本世纪,南美足球迅速落伍。从韩日世界杯算起,近5届世界杯,南美仅1次夺冠,欧洲球队夺得4次。

不仅如此,自从巴西在年夺冠后,欧洲球队已经连续4届夺冠。

更加尴尬的是,近4届世界杯,南美球队仅阿根廷在年打入决赛,欧洲球队在世界杯已对南美球队形成碾压优势。

这不是信口开河,看看巴西世界杯吧。在本土作战的巴西队,竟然在半决赛这么严肃的场合中,被德国队1-7暴揍。

在那一天,南美足球可谓颜面扫地。

一直到世界杯,南美足球都没能缓过神来:阿根廷在淘汰赛首轮就出局,乌拉圭和巴西折戟八强,进入四强的球队全部来自欧洲。

国家队层面如此,俱乐部层面也是如此。

俱乐部层面的洲际对比,可以参考世俱杯。在世俱杯于年正式设立之前,可以参考洲际杯,也就是丰田杯。

从首届洲际杯于年设立,到年最后一届丰田杯为止,南美球队和欧洲球队的夺冠次数分别是22次和21次,南美球队略胜一筹,但两者之间基本可以称作不相伯仲。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来自南美的俱乐部更是对欧洲球队形成压倒性优势:从年到年,南美球队连续6年击败欧洲球队,而这6年的南美冠军球队,分别是来自巴拉圭、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的合计6支球队。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南美足球形成的集体性优势,并不是某一家俱乐部一枝独秀,而是整体水平能够凌驾于欧洲俱乐部之上,这与近年来皇马在世俱杯的连霸现象有所不同。

但是,当时光进入到21世纪,从改组后的首届世界杯于年开战以来,南美球队仅在、和年夺冠,而欧洲球队夺得12次冠军。

自从年科林蒂安在世俱杯登顶以来,欧洲球队已经连续7次夺冠。

而南美足球在俱乐部层面的式微,不仅表现在战绩上,还表现在财政上。

英国会计事务所德勤在今年年初发布的-19赛季全球俱乐部营收排行榜显示,在-19赛季,全球营收前30名的俱乐部,全部来自欧洲。

事实上,自从科林蒂安在年出现于全球营收前30名以来,南美俱乐部营收最好的球队,也已经连续6年无缘全球前30。

这种巨大的差距,证明了欧洲已经是全球足球经济无可争议、也无可动摇的中心。

综上事实,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南美足球在上世纪时,是与欧洲足球并驾齐驱的世界足坛双极之一,这无论是国家队层面,还是俱乐部层面都是如此。

但在新世纪以来,南美足球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足球,无论是国家队层面还是俱乐部层面,无论是战绩还是财政,都是如此。

02

差距骤然增大,根源在于经济

无论是数据证明,还是印象上的直观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南美足球与欧洲足球的差距都显示是骤然增大。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细节,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根源的原因还是南美经济的整体衰落,这其中以阿根廷和巴西最为显著。

阿根廷曾是全球GDP前十的国家,这样的荣耀虽然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但是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阿根廷都还是发达国家的行列,而阿根廷夺得的两次世界杯,正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

俱乐部层面也是如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根廷国内有多支球队成为南美冠军,并代表南美足球夺得洲际杯冠军。

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马岛战争以及随后而来的债务危机,让阿根廷经济陷入困境。

此后的理解阿根廷政府都不遗余力的致力于减轻国家债务,一直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阿根廷经济才进入有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近两年,剧烈的金融危机再次威胁阿根廷。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并不雅观的绰号:玻璃五国。这个词指的是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印度和印尼,这五个国家因为陷入外汇美元荒,而被称为玻璃五国,用于形容他们面临的岌岌可危的国际金融形势。

请注意,区区五个国家,阿根廷和巴西都有上榜,南美独占其二。

具体到阿根廷,这个国家的债务危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当时,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阿根廷盛行,放松对外汇的管制,让欧美资本趁机掌控了阿根廷70%以上的银行、90%以上的农产品和石油等能源。

也就是说,阿根廷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最核心的东西无一例外掌控于外资手中。虽然这种模式对吸引外资、扩大生产,从而偿还债务确实有帮助。

但长期以往,国内经济极易受外资所左右,而一旦外资动向有所改变,深受其中的国内经济就剧烈波动,阿根廷年前后再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如此。

当时,以费尔南德斯为领导人的阿根廷左翼赢得大选,买办资本和欧美金融寡头担心其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利于自身利益,就此迅速抽离资金,一时间阿根廷外汇资本紧缺,比索大幅贬值。

仅在年8月12日当天,比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度贬值超30天,阿根廷股市一日暴跌48%。

年时,阿根廷的人均GDP还是中国的一倍多。

但是经历年的金融危机后,当年的阿根廷人均GDP,大幅下降近20%,这种下降趋势在年依然在继续。

也就是说,过去30年里,阿根廷的经济呈现出波浪下跌的趋势,大趋势的不理想,是国内经济动荡和脆弱的体现。

而作为南美双雄的另一个国家,巴西经济的发展态势同样飘忽不定。

一方面,有着广阔腹地和密集人口,巴西并不缺乏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但是政局的频繁更迭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频繁变化,国际金融寡头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国家经济的脆弱程度,和阿根廷一起“荣登”玻璃五国行列就是例证。

其实,即便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能够控制在一个稳中向好的态势中,南美经济和欧洲经济都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对比年GDP数据,巴西亿美元的GDP,在欧洲排名第5。

而阿根廷经济总量尚且排名南美第二,但亿美元的GDP,仅排名欧洲第10。

这样的差距是明显,更何况作为南美经济的两极,目前的巴西和阿根廷都困难重重。

经济大环境不理想,对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就是足球所在的第三产业。

无论是资本投入还是足球消费,在动荡的经济下滑趋势中,显然都不会是正向的表现。

03

差距直接原因,细节决定成败

经济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足球世界毕竟也有例外因素。比如一些经济上的落后国家和地区,也时常能够足坛中有亮眼表现。

但进行欧洲和南美这种大格局的对比,大势趋势不会因个例而改变。而这种大势趋势,就是南美足球和欧洲足球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经济是根本原因,而导致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却是各种细节,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不科学,思维不开拓,导致国家队层面的临阵战绩每况愈下。

近十年是世界足坛中科技运用大发展的时期,欧洲各足球强国对于国家队的打造已经进入细致入微的程度。

足球科技的运用,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不仅可以让教练可以真实掌握每一名球员的竞技状态,而且有助于每一名球员最大限度的在比赛中针对性的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这种现象导致的变化,在世界杯这种一场定胜负的杯赛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当南美球队还在寄希望于单个核保或整体战术时,欧洲球队已经致力于单场比赛中某个球员表现出的数据分析,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补强或打击。

管理上粗枝大叶还是细节,而思维上的死板和固执则是格局。

从去年开始,欧国联正式开战。这项赛事将使得欧洲球队的友谊赛被正式的欧国联赛事所取代,今后非正式比赛期间,南美球队将少有机会和欧洲球队交战,因为这种大赛的间歇期,欧洲球队将会吸引力十足的欧国联可以征战。

欧足联的这一棋可谓一箭双雕,

一则让欧洲各国多了一个精品赛事,吸金同时磨炼球队;

二则让南美各国成为足坛洼地,缺少横向对抗的结果是南美足球不能及时感受对手的实力,延缓了阵容迭代和实力提升的速度。

二是大失血难以改变,欧陆化丧失传统,导致南美足球沦为欧洲附庸。

经济上的差距加大,让欧洲早已成为南美人的淘金之地,在足坛也是如此。欧洲足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闯荡欧洲,带来的不仅是财富的回报,还是职业生涯的挑战。

据统计,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的足球劳务输出国,而欧洲是这些巴西球员登陆的首选地。

近年来,欧洲球探的身影密布南美各大青训,一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小球员,还未被国内球迷熟知,就已经搭上了前往欧洲的航班。

稍微成名的球星,更是将闯荡欧洲作为职业生涯的必然。这种形势在经历多年之后,让南美俱乐部的吸引力早已停留在国内,一旦国际赛场,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吸引力,都再也难以名将云集的欧洲球队相抗衡。

而足球劳务输出的另一个结果,是南美足球正在被欧洲足球从内部改造。

以往,南美球星大多是在成名之后才加盟欧洲俱乐部闯荡,以我们印象深刻的世纪之交为例,像巴蒂斯图塔、罗纳尔多、克雷斯波、里克尔梅这批人,就像在国内成名之后,成为欧洲球队的顶梁柱。

这种成名于国内的球星,即便是在欧洲赛场,也保留有浓厚的南美风格,比如罗纳尔迪尼奥,独特的球风举世瞩目。

一直到内马尔的成名都是如此,但是在近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南美球员在年纪轻轻时就成为欧洲球队的一员。

这些年轻的南美球员结果欧洲俱乐部的思想、氛围、战术以及磨炼,进而让南美足球越来越欧陆化。

以年世界杯上的巴西队为例,工兵化成为显著现象,像内马尔这样的球员倒是成为了巴西队的另类,一旦失去内马尔,这支模式化的球队就不知道如何运转。

而曾经,才华横溢的巴西队最不缺少的,就是创造机会时那种随心所欲的灵感。

04

结语

在经济大势阴霾,人人自危不暇之时,南美足球的式微是一种必然。

近些年来,我们可以显著的感受到,无论是巴西,还是南美,不仅在国家队、俱乐部层面的战绩缺乏亮眼的表现,在球星制造商,也难现当年的景象。

梅西和内马尔的身后,已经许久未有来自南美的追赶者。

当姆巴佩、菲利克斯、德里赫特之辈在欧洲层出不穷时,梅西一骑绝尘映衬的,是南美足球的黄昏。

#乐正体育#精选文章▼温情故事

体坛观察埃梅里

贝尔

威尔希尔

布冯

范戴克内马尔

里皮

伊瓜因

索尔斯克亚

皮雷利物浦

阿森纳

拉姆塞

萨拉

法布雷加斯球商

红塔

C罗回家

第一运动

武汉体育乐正体育宏观视角解读体育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xx/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