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美向往已久,希望有朝一日踏上这片土地

寂静唯美的天空之城

热情奔放的巴西

蔚蓝的海滩,球迷,美女

每年盛大的狂欢节

速度与激情里最常见的酒店

你能想到的,南美应有尽有~~

好了,不能再看了~再看就停不下来了~~~开始正文

对于南美的思考应该有三次.角度各有侧重.

1.第一次是按照财富的再生体制;

2.第二次是按照大历史背景,政治体制,人文环境,地缘因素分析

3.第三次是根据最近的学习和认知,则是一个新的角度。

三次下来看,发现其实也是对一个事物和现象理解由浅入深的结果

下面从第三次开始倒叙,分别来谈谈我的看法,有了解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的可以和我探讨,共同学习

第三次思考:

虽然南美很幸运的躲过了两次历史大战,但是在后来整个冷战时期,南美被忘记了,没有登上历史的大舞台.整个冷战五六十年,是西方和东方国家发展最快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向上,科技日新月异,美国继续突飞猛进,维持霸主地位,欧洲和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也迅速迎头赶上.而苏联自不用说,几乎可以和美国掰掰手腕.

但冷战时,整个拉美缺席了,和它完全无关.它还是自己在自己那块“伊甸园”玩自己的.所以在全世界最突飞猛进,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比那个时候工业革命还要波澜壮阔的大发展的时候,拉美没跟上.这一步没跟上,就是步步跟不上.后来再要追赶,就为时晚矣.而这句也是我最近自己的反思和收获.

还有一小点,但不是重要原因;南美虽然躲过了一二战,但由于当时有太多德意日移民在拉美,导致被夹在中间,没有参战,但也没有大发战争财,而美国在一战二战是大发战争财,这是南美和美国最大的区别

第二次思考

历史:

环顾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崛起的发达国家,除了西欧的极个别国际,全世界其他地区寥寥无几

南北美洲一开始都是殖民地.北美作为英国殖民地,南美则为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地

回顾一下,美、加、新、澳都是从英国殖民地发展起来的。这四者本身没有什么很值钱,可供发展和利用的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依靠殖民者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开发。

而南美虽然同样是殖民地,但是它的不幸在于当地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盛产贵金属以及各种农作物.

在刚发现美洲时,南北美并没有什么差距,美国刚立国时甚至连墨西哥都不如.

第一次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应该是在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出产金银的拉美可是“土豪”,比王思聪还马云.但是不幸之处就在于自己的财富都被殖民者掠夺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殖民者在大量资本的基础上,开始建立起工业体系。拉美则是单一的种植园经济.咖啡,橡胶,可可豆.出口的是原材料,进口的是工业制成品;在这种剪刀差的神奇作用下,如何能发展起来?隔壁的阿根廷,虽然得天独厚的潘帕斯草原,玩起了大牧场放牧业,但都是第一产业,和大工业毫无关系

大历史环境如此,注定了它“悲剧”的命运金融:

纵观世界,想要成为发达国家抑或世界一流强国,成熟强大的金融体制和市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要形成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需要一些必备条件:

a.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

b.开放,宽松的经济金融政策

c.良好的市场运作体系与金融环境

d.完善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

e.发达的通讯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比一下:

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中国--上海香港日本--东京

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新加坡

南美呢?必备条件几乎与他无缘,自然没有对应的金融中心

缺了金融,注定玩不起来

政治:

纵观现代政治制度,基本分为两类:君主立宪和民住共和;

两种制度的源头分别是英国和美国

对比之下就可发现:

a.美国年9月22日就已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

b.巴西年5月13日才废除奴隶

巴西是世界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对比美国,足足相差了一代人.

再对比一下:

a.年7月4日,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就已经通过《独立宣言》,摆脱英国殖民;

b.35年后,大约年,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才第一次参加独立的战斗;年才解放第一个南美城市--哥伦比亚又晚了足足一代人

又是足足一代人的差距

差了近乎两代人,这其中的发展差异就不言而喻了.而且,运气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重要的,是不等人的.

再回看拉美的政治制度,总是在走极端.

基本也是两大类型:

a.军队独裁,搞反动统治.

b.左翼上台,搞国有化。

政治一直动荡不安,国家注定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的还有中东,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

相比之下中国的稳定就显得难能可贵,尤其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珍贵.在欧美,你深夜一个人走在路上是有可能被枪击的.

人文:

在美国的白人以英德后裔为主,而拉美拉美号称种族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混了几百年.白人则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后裔为主;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拉美白人骨子里保留了西班牙,葡萄牙懒散,不爱思考,不爱劳动的习惯,热情奔放有馀,而艰苦奋斗的基因不足.而英德的美德和人才得以在美国延续和传承下去

对比一下金猪四国和德法就可知一二.骨子里就缺少奋斗基因的人组建的国家,自然也成不了气候.

其实是地理原因影响或者决定的:在欧洲,或者世界绝大部分地方

a.越往南部,人民越热情,美食都很多.美女很多,经济一般都不好,

b.越往北部,人们越冷漠,没有美食.没有美女,经济还不错

所以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你可以看到很多美女,吃到很多美食,但他们的经济是欧盟最差的.而英德则相反

贴张图

地缘:

南美,它在自然形成的进化过程中,没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它想做的事,因为旁边始终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美国”.这个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对比我们受苏联影响之深就可管中窥豹.

拉美作为美国的后院,美国自然不想后院起火,横生枝节,身边有一个能跟自己叫板的小弟。于是各种暗杀,战争,制裁,扶持傀儡就来了.你去查查卡斯特罗被暗杀过多少次就知道了.

对比中国道理是一样的: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周边小国以及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很不友好也是情理之中.谁也不愿意跟一个需要仰望的大国做邻居。

第一次:

看看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就会明白我们今天内需不足的状况是怎么形成的,拉美的贫穷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工人,同样每年获利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这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sh/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