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南美见闻名震全球的超级ld
内容转载自原作者美篇(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以浏览) 用“名震全球”“超级”来描写秘鲁的鸟岛是否有点象“标题党”的作派? 二组数据可以说明鸟岛的规模和地位。第一、岛上有鸟近万只,据说整个群岛最多时有近万只,(我国青海湖鸟岛有鸟10万只),这里的鸟种有多种,这些鸟每天吃鱼虾有多吨;第二、鸟岛上的鸟粪有30米厚,最厚处有50米,每年开采10万吨,是秘鲁重要的出口资源,有记载,-年间,开采的鸟粪肥0多万吨。 如此规模的"飞禽王国“,很早就成为科研人员,探险者向往的地方,成为旅游爱好者喜欢的奇景。我们此次南美之行也把它列为重要景点。 我们早起来到到海边的码头,乘上快艇向鸟岛进发。 ? 船行不久先看到海中有一座山,山坡上有一幅巨大的图案,它长米,宽67米。形状如同一支没有完成的蜡烛台,也有些象仙人掌,象罗马海神的三叉戟……。这是什么图案?有的说是印第安人的图腾,有的说是古人航行用的标记,也有的说这是张神秘的藏宝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还有,这图案是谁制作?什么年代制作?用什么工具制作? 我用长焦镜头拉近了看,发现图案刻印在山坡的沙面上,图案的宽度在2米左右,深度在20厘米左右。我想,这临海的一个沙坡,风吹流沙,千百年来图案怎么会不被淹没,抹平? 面对这神秘的景象,心中又多了一个不解的谜。 快艇再往远处行驶约20分钟左右,就是闻名遐尔的鸟岛——钦查群岛了。 秘鲁鸟岛由北钦查岛、中钦查岛、南钦查岛3个小岛组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岛上的岩石上停满了密密麻麻各种海鸟,有蓝脚的鲣鸟、黄嘴的海鸥、黑白相间的小企鹅、嘴巴足有半米长、大兜袋似的鹈鹕,黑背纺锤状的瓜纳伊鸟、有长脖子弯嘴的鹤类,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种类,铺天盖地,密密麻麻。 岛上的鸟,黑压压一片。 风中传来一阵阵氨水似的臭味,这就是堪比黄金的鸟粪。 导游介绍了岛上几种有趣的鸟: 红翎鸟,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海鸟,它每年都从北方飞来这里过冬。有趣的是,雌鸟与雄鸟的家庭位置颠倒,雌鸟负责外出觅食的工作,雄鸟则在家里孵蛋育儿。 蓝脚鲣鸟,因外形非常漂亮堪称“萌神”,平均身长80厘米,体重1.5千克。是一种大型的热带海鸟。雄性的脚越蓝就越吸引雌性。在求偶时,它们会用独特的舞蹈来展示自己的蓝色脚趾。有趣的是,鲣鸟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在水面30米高飞行,一旦发现爱吃的鱼,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一颗流星坠入湛蓝的大海。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水面以下1.5米处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拨水,在水中快速游动觅食。鲣鸟一咬住鱼,便在水下把鱼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为了抗击强大的冲击力,蓝脚鲣鸟的头变得非常坚硬,脖子也特别粗。 我曾多次目睹鲣鸟在身边垂直入水捕鱼的场景,真想把它拍下来,结果一张也没拍摄成功。 北极燕鸥,是迁徙距离最长、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每年5~8月正是北半球的夏天,它们在位于北极圈附近的繁殖地内求偶、繁殖及养育后代。12月,经过4个月飞行的北极燕鸥在飞越了半个地球后纷纷到达位于南极洲的栖息地,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夏天。来年3月,再飞到地球最北端的出生地。由于在茫茫的大海上,北极燕鸥只能不停地飞行,饿了就掠过海面捕鱼吃。秘鲁鸟岛成了难得的落脚休息地。北极燕鸥完成一年一度两次穿越南北半球的迁徙,其来回一次的迁徙距离长达3.8万公里,一生的飞行距离达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和月球间往返三趟。 娇小的企鹅在山石上穿行,是当地的特有品种,它的名字叫“洪堡企鹅”。 来一张特写。 天上成群结队的鸟群呼啸而过,导游提醒大家要戴上帽子以防鸟粪当头降落。 呱呱的鸟鸣与海浪拍打岩石的涛声,混合奏响一首天然的海景协奏曲。 钦查群岛的一切保持着原始状态。数百万只鸟来此栖息、产卵,繁衍后代,它们把大量的鸟蛋留在岛上,因此,鸟岛又有“蛋岛”之称。 岛上还竖着这样一块牌子:“这里是鸟的世界,您是鸟的客人。” 除了蔚为壮观的鸟群,海边的洞穴里和海滩上有很多海狮,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挤成团,成千上万,它们呼喊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知是呼朋唤友还是对我们远道而来看望它们表示欢迎? 钦查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岛世界。强烈的风蚀海浸作用,塑造了钦查群岛的独特形貌。鸟岛的形状很漂亮,有点像国内广西桂林的象鼻山,有很多洞。天然的岩洞,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由于地震、火山运动和侵蚀,使鸟岛的下部产生了中空的石洞,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海岩千疮百孔,形态怪异。 山石本来是赭红色,但日积月累的鸟粪把表面涂成了灰白色。裸露的岩石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碧空如洗,海水如染,怪石嶙峋,天然的屏障成为海鸟理想的栖息地。无数的海鸟轮番起飞,有时竟能隐天蔽日。 看这英姿。 瞧这神态。 风浪中,船体摇晃得厉害,想拍照还真不容易。只能在波涛的高峰或低谷的瞬间抓拍。好在我不晕船,能神采奕奕地,用“贪婪”的目光来审视鸟岛的方方面面,抡拍到一些镜头与大家共享。 题后:1.钦查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气候,海上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加上秘鲁寒流流经群岛附近的洋面,使海面的温度骤然下降,上层与中层的海水发生循环,形成上流,随之升起大量富含营养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充足的营养和低寒的水温,使以鲲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迅速繁衍,为海鸟提供了理想的食物。这些海鸟每天捕食的鲲鱼和虾类就多达千吨以上。但是近二十年来,秘鲁海域突然出现了另一股从北方来的强大的中美洲暖洋流(现称为“厄尔尼诺现象”),这洋流使这里沿海水域的水温、含盐度和其他化学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浮生物、藻类因之大量死亡,海水发臭,大量的鱼虾逃之沃沃。海藻死了、鱼就走了,鱼走了,鸟也就少了,秘鲁鸟岛开始显露出衰颓之势。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又是一个神秘的谜。2.中国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丁点儿不起眼的鸟粪,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居然在这里做成一个产业。年到年的40年间,被称为秘鲁的“鸟粪时代”,秘鲁通过开采、出口鸟粪,赚取大量外汇,成为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鸟粪除了用作肥料,还能入药,提炼出治疗痛风、抑制嘌呤的药;法国人还把鸟粪提炼物制作高档化妆品;鸟粪还是航天飞机升空时点火用的重要原料。19世纪西班牙还发动过鸟粪战争,为的就是占领鸟岛以便开采鸟粪资源。3.年起,秘鲁从中国引进华工,25年内共计10万人,华工在航运至秘鲁的途中3-4月中死亡率为32%,十分令人震惊。来到秘鲁的华工,大多被迫与秘鲁农场主签订合同,充当挖鸟粪的苦力。炎炎烈日下,华工在蒸发着恶臭的鸟粪层上流淌血汗,受着最残酷的压榨。据秘鲁史学家统计,挖鸟粪的华工苦力,两三年之内便命丧黄泉,十有七八的人逃不过此劫难。先后死在这里的华工高达一千五百多人。今天,新一辈中国人能挺胸抬头到这里参观,老华工们的在天之灵能否得到一点安慰呢? 文章已于修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sh/3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疫情之下各国赛事最新资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