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峥嵘的岁月深深印刻在祖国大地

北大选调生们奔走于田野乡间

触摸着每片土地上最鲜活的红色记忆

用真实的经历讲述最生动的历史

让我们听他们诉说这些动人的故事

汲取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不忘来时路,薪火永相传

个人简介

郭瑞丽,山西省临汾市人,年11月生,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届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院研会青协部秘书长、班长,曾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作为北京市选调生,曾在朝阳区崔各庄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朝阳区崔各庄乡政府民生保障办公室工作,并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锻炼,现任党建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党史故事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讲到红色故事,我第一反应就是北大红楼了。我们都熟悉的《燕园情》,首句就是“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前阵子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故事也要从北大红楼讲起。如果打开咱们学校校媒《北大之声》年5月4日为百廿校庆开设的《红色北大》第一期,首先映在你眼前的也是北大红楼。作为一名北大人能分享北大红楼的红色故事,我感到十分荣幸。

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现在也常被用作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史的光辉起点。北大红楼落成于年,它既是新文化运动的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当前,北大红楼已经成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在,设有蔡元培、陈独秀专题陈列室,还原了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并保留着鲁迅授过课的学生大教室,还原了“五四”前夜场景的“新潮社”模样。

时光倒流回百余年前,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众多革新人物和学术大师云集北大。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北大教师,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年起,李大钊陆续在北大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现代政治”等课程,开中国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先河。今天,在纪念馆内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答卷。答题的考生是年北大政治系学生马昌民,不知道今天观看直播的有没有政治系的同学,是否知道这位老师哥,他的试题内容是“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李大钊为这份答卷给出了“玖拾伍分”的高分。这份试卷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

当时,李大钊和陈独秀、张申府等人,在红楼二层文科学长室创刊《每周评论》,开辟了一个初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李大钊在这里写下《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把位于红楼的北大图书馆办成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拉开序幕。

在北大红楼一层西头靠南的第二阅览室,又称为“新闻纸阅览室”。从年10月到年3月,毛泽东曾在此担任图书馆助理员,主要工作是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也就是在这里,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大力宣传和不懈实践,深刻地影响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此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北大红楼“新闻纸阅览室”

再往前走几步,是“学生大教室”。黑板上复原了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留下的板书,讲台下方是二三十张颇具年代感的木椅。当年,除正式学生外,北大还有大量旁听生,他们住在红楼附近的公寓或旅店里,教室里常常挤满了学生,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新知识才得以传播,许多新思想才被激发,救国救民的真理也在互相支撑、互相驳难中越辩越明。

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发起人是北大学生,宣言的起草人是北大学生,游行队伍的总指挥是北大学生,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先锋和主力军也是北大学生。多名群情激昂的青年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横幅飘荡,呼声震天,游行队伍中传着一则用白话文书写的宣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这则《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就是在红楼诞生的。

年3月,李大钊在红楼图书馆主任室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讨建党问题。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此组织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他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拿出80元作为小组活动经费。年11月,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北方的传播,为年中共一大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组织准备了条件。

此外,北大红楼附近还存在着北京大学民主广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吉安所左巷毛泽东在京居住地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片红色文化带见证了一段段峥嵘岁月,承载着北京百年的红色记忆。

基层故事

情系城镇乡野,指点三山五岳

面对新工作内容、新同事新领导,如何最快适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张开嘴,迈开腿”,多问多做多想,多去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多去请教其他同事,学会资源共享。

接下来我将主要结合自己在基层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防疫期间任商务楼宇属地楼长和在奶东村任书记助理的经历,来讲提高“四个意识”。

学习意识——

多问多做多想,方能快速适应

在基层工作中,我主要分管的是企业注册的咨询和审核、企业服务、地区税收等,也要走访企业,主动对接企业服务,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京外、区外异地纳税企业清理整治、规范管理,保障每年年度区级税收任务。对于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对我来说既是对新领域的探索,也富有挑战性。

面对新工作内容、新同事新领导,如何快速适应?我总结出三点。

第一,“张开嘴,迈开腿”。多问多做多想,多去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多去请教其他同事,学会资源共享,接到工作任务先去了解以往经验做法,切勿闭门造车,很多时候由于不了解很容易方向不对,还浪费大量时间精力。

第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除了公文写作或是政府机关的一些日常工作处理流程需要适应、了解以外,还应该主动学习和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我在翻阅一定量合同、项目书之后,会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自学相关课程;我自己会利用下班时间,在《网易公开课》、《学习强国》里学习一些经济通识课课程。到现在,我在新科室能较快完成一篇规范的公文写作,也拟过合同,写东西或考虑问题时能比较快产生思路。

疫情期间走访辖区内企业,了解税收情况及复工困难

第三,抓住机会,保持学习能力。有一次,我代表科室到辖区内一小区参加配套推进协调会,我听到规划科提到规划方面的政策和内容,涉及到“疏解整治促提升”等等,我都不太听得懂,就默默记下,回去一个个查。虽然不是我科室工作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总有用得到的地方。保持学习能力,只有输入得足够多,才能有序、有选择地、高质量地输出。

无障碍环境改造走点位,向村社干部了解坡道、

扶手等需求,询问第三方造价事宜

责任意识——

担责于身,履于行

抗击疫情,恪尽职守。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当时大年初三就返岗了,返岗第二天,我就开始随区检查组到园区楼宇检查企业。2月底3月初,为了落实“四方责任”,保证商务楼宇有效防控疫情,朝阳区“双楼长”制应运而生,由属地街乡一名干部和物业管理方一名负责人共同担任楼长,分别承担属地责任和单位责任。我开始适应自己新的身份——属地楼长,也开始感受到了责任在肩。我第一时间上门、认人员、摸底数、建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fz/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