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成长记

记录每一个有梦想和情怀的人

与山峰的相遇

本期分享嘉宾:韩子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韩子君,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川藏队做的“雪山成长记”平台上和大家一起聊天。今天我继续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今天的内容是关于我和珠峰的那些事儿!

      年珠峰,死里逃生      

年,我选择从尼泊尔这边的南坡攀登珠峰,然后遇到了8.1级的地震,这次地震也是南亚大陆八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共有十九个人失去了生命!

      

1珠峰大本营

      

珠峰南坡大本营大概有一到两公里的长度,就这样分散在孔布冰川旁边。

(冰川之上的珠峰南坡大本营)

      

每天都能听到轰隆隆的冰川裂开或者是冰崩雪崩的声音。在马纳斯鲁,住在大本营的时候,每天也是这些轰隆隆的声音,所以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来到珠峰南坡,再听到这些声音,已经完全可以处变不惊了。

2灾难前的片刻安详

      

时间倒回到地震之前的一个多星期,这是我们在加德满都所有的队员,去旅游部拿完我们的珠峰攀登的许可证时候的一张合影,但是很遗憾,这张照片里面的人,再也没有那么齐了,因为里面有队员已经离开了我们。

      

4月24号,雪崩发生的前一天,我们的营地在举行煨桑仪式,在每攀登一座雪山之前,藏族向导或者是夏尔巴都会举行这样的祈福仪式,为每一个攀登者祈求平安和顺利。当时大家还是欢声笑语,带着满满的憧憬,因为两天之后我们就要出发开始第一次正式的拉练了。

      

但是所有的梦想和幻想都在第二天的地动山摇中改变了。

3尼泊尔地震,珠峰雪崩

      

当时是尼泊尔时间4月25号中午11:56,正是吃午饭的时间,所以大家都在餐厅帐前等着吃午餐。大家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发呆的发呆,突然地面开始晃动,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雪崩了,完全没有想到是地震,但是继而觉得又不像是雪崩,因为雪崩会先有声音然后才是晃动,而这次只是晃动没有声音,当时所有人都跑出帐篷来了,看具体发生什么事情,而我感到发生这么大的地震,肯定会引起雪崩或者冰崩,当时大家都很紧张,都在担心看哪里会有冰雪落下来。

      

当我们环顾四周,回过头来的时候,就在我们的后面,整个天都是白色的,差不多有一百多米,像雾一样的一个白色的巨浪向我们卷来,所有人都在四散奔逃,当时来不及害怕,因为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两三秒钟,完全是人的本能,就往雪崩来的相反方向跑,我大概跑了两三步,好像后背上有人重重地推了一下,就摔倒在地上,当时的感觉就是窒息,非常非常强烈的窒息感,然后整个后背特别疼,噼里啪啦的好像在下冰雹一样的,有很多东西砸在我的后背上。

      

4窒息感

      

出于本能,我把整个身体完全收紧,用肌肉在保护着自己,因为之前在上课的时候学过一些雪山的知识,用手埋住头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被埋的话,能给自己留出一个呼吸的空间,但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窒息,因为整个空气中有非常多的粉末,没有办法呼吸,等我快要喘不过气来,快憋死的时候,突然就停下来了。

      

回国以后,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人有窒息感,一方面是由于有很多的粉末雪末颗粒,会影响呼吸;第二个是因为雪崩带来的气浪速度非常的快,差不多有九十几米每秒这样的气浪速度,它会快速的带走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会有很强烈的窒息感。

      

这几个人都是我的队友和朋友,他们横七竖八的,躺在我的面前,每个人都很痛苦,有的人浑身是血,连脸上都是血,然后在不停地呻吟着,非常的恐怖,当时我感觉好像穿越到了一个灾难片的现场,整个人都被惊到了,完全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雪崩停了之后,我就趴在雪地里面,那个时候人也清醒了。当时我就觉得整个后背特别疼,但是手和脚活动了一下,觉得不是很疼,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然后就爬了起来,因为那种疼痛,我知道肯定不是骨折,如果骨折的话一定会更疼。

(刚从窒息感中清醒过来的我)

      

5灾后救援

      

这个时候,一些劫后余生的向导、队员和没有受伤的人,从雪里很快的爬起来,我们的向导迅速的检查每个队员的情况,然后把受伤的队员集中起来。很多人当时认为是珠峰的雪崩,后来才知道,其实并不是从珠峰上面下来的雪崩,而是珠峰对面的一座七千米的山峰,上面发生了巨大的冰崩,特别幸运的是,落下来的冰和雪以及岩石,并没有直接砸到我们的营地上,而是先砸到了山脚下,然后掀起来的气浪袭击了整个营地。

      

受灾最严重的是靠近中间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这块儿所在地是受灾比较严重的。我们团队一共有五个人遇难,我们旁边的团队有九个人遇难,整个事故一共有十九人遇难,我们这两个团队就有十四个人遇难,可见我们这两个营地是受灾最严重的,整个珠峰大本营当时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帐篷都被连根拔起,掀出去了所有东西,帐篷鞋子乱七八糟,所有东西都飞到几十米外。

      

灾难发生之后,我们受伤的伤员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救援,因为珠峰大本营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地形,唯一的进出口是一条狭窄的山路,在地震和雪崩之后,唯一的道路也被巨大的塌方和泥石流阻住了,所以整个珠峰大本营就像一个孤岛一样,只能靠直升机来救援,但是25号地震雪崩之后,天气特别不好,阴沉沉的,下着雪,直升机没办法进来,所以当天我们就只能在营地上自救。

      

李建宏大哥,他当时是在另外一支中国队,在出事的第一时间他就下来,检查所有中国人的情况,然后用卫星电话向国内报平安。

      

珠峰大本营每年在四五月份的攀登季节,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医务工作者,组成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大本营上进行医疗救治,所以灾难发生之后,这些医疗志愿者在第一时间集中起来,他们非常专业和高效的,也很敬业的救助这里的人。

      

因为当时已经知道尼泊尔发生了很大的地震,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国情,我认为整个国家都将会乱成一团,那个时候可能没有人会想起,在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还有一群人被困在这里,所以那个时候才比较害怕,而且躺在帐篷里等待救援的时候,不停地有余震,还有雪崩的声音,那个时候,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但是却无能为力,没有任何办法去逃生,这种时候才是真正的恐惧。所以那个晚上,我彻夜未眠,一个是害怕,因为差不多每隔一小时就会有余震,有雪崩,我一直就靠耳朵听雪崩落下来的声音,来判断危险离我是远还是近,以及是从哪个方向上来,我是否需要迅速跑出去逃生的。第二个就是那天晚上特别的寒冷,我和我的两个队友,还有我们的一个向导,我们四个人,捡到一条棉的睡袋,搭在腿上,那个晚上特别冷,因此又是害怕又是冷的,一个晚上几乎都没睡。

      

6希望的曙光——直升飞机

      

4月26号早晨,大概尼泊尔当地时间6点钟左右,第一架救援飞机飞到了大本营,所以当我在帐篷里面听到外面有直升飞机轰鸣的声音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冲出去了,因为那个时候知道我们有救了,就特别的开心很激动。

      

在珠峰大本营,我们撤离的时候,都是按照受伤情况的轻重缓急,重伤员先上飞机先走,然后轻伤员,以及还没有受伤的人其次。在出发之前我们都会被集中到一个帐篷里面,检查血氧、血压,检查身体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才能上飞机。

      

直升飞机有两排位置,一般能坐四到五个人,但是当时为了救援,除驾驶员的那排位置,后面一排的位置全部被拆掉了,大家都是直接坐在那个驾驶舱的地板上的。

      

离开珠峰大本营之后,我们并没有直接飞加德满都,而是飞到下面海拔四千九百多米一个叫Pheriche的一个小村子。从珠峰大本营飞到Pheriche大概八九分钟,所以这架飞机把我们放在这里之后马上就再飞上去,运输其他的病人,Pheriche医院,有一些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些医务工作者在这里救助大家。当时这里所有的客栈全部都腾出来给受伤的人使用。

      

离开了Pheriche,我们换了一架直升飞机,飞到Lukla,在Lukla,我们换了一架更大的直升飞机,飞到了加德满都。让我觉得特别伤心的是,因为当时地震之后,我们整个队伍的所有人都被分散在不同的帐篷里面,所以不是很清楚每一个人当时的状况,是否还活着?是否受伤?受伤的情况如何?都不知道,但是在Lukla上飞机的时候,一上飞机我就哭了,因为发现这架飞机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我认识的人,有我们的队友也我们队伍的夏尔巴,然后看到大家受伤很严重,所以那个时候就忍不住哭了。

      

在加医院的时候,看到加德满都整个城市很多房屋都倒塌了,一些当地的人在街上披着的毯子,破衣服,塑料毯子,流离失所,然后我看到也特别难过。

      

回到加德满都以后,整个城市几乎是断电断水,通讯网络也时有时无,反倒是在加德满都,我与国内失联了,所以在那样一个很混乱的情况下,能得到一些简单的治疗,而且一日三医院里面吃到的免费的餐,还是在街上和那些灾民一起领到的免费的饭,我都对这个自己的国家正遭受着这样的巨大灾难的时候,还能对我们这些外国人,对每个人都尽量的去照顾,所以我对这个国家是心存感激的,很感谢这个国家,感谢这个国家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可爱的人民。

      

7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回到加德满都,虽然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受伤,但还是满脸笑容,非常的坚强和乐观。

      

经过这次巨大的灾难之后,我变了很多,整个人都沉下来了,变得更安静了,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的宽容和包容,而且特别感谢的是很多认时不认识的朋友,从一开始在地震雪崩发生之后,在大家知道我们遇险,我在手机上发出求救信息的时候,有些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就在积极的准备救援,联系直升飞机,所有的朋友都全心全意的在为我担心,在帮助我。

      

其实这次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幸运,因为我们队伍中有人不幸遇难,但是我还能很幸运的活下来。虽然头上有外伤,然后右手骨折,鼻梁也骨折,但是我觉得跟其他的受伤更严重的人比起来,跟那些失去生命的人比起来,我觉得我都是很幸运的了,无论怎么样我还能在这里,现在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还能和我的家人在一起,所以我非常的幸运,也很感恩。

      ,再返珠峰      

1换个策略,从北坡攀登

      

回国以后经历了半年的康复,然后我又重新开始了攀登,年的时候,我选择了重返珠峰。这次我选择了从北坡,因为考虑到经历了巨大的地震和雪崩,南坡的路线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本来就不太稳的孔布平川可能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因为各种的不确定性,最后综合各种原因我选择了从北坡去攀登。

(珠峰北坡,中国西藏一侧看过去的珠穆朗玛峰)

      

珠峰南坡大本营在一片冰川之上,北坡大本营是在一片碎石之上。

      

珠峰南坡和北坡大本营近景。

      

珠峰北坡,从米到米的区域是非常漂亮的中绒布冰川。

      

2漫漫攀登路

      

海拔米的前进营地位于中绒布冰川的旁边,这里是非常著名的“魔鬼营地”。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海拔高度,导致这里的氧气非常稀缺。很多人上到这里会高反特别严重,包括一些藏族向导,曾经有过夏尔巴向导上来一天,第二天就骑着牦牛下去,所以这里被称为“魔鬼营地”,非常难适应。

      

攀登珠峰的第一个难点是北坳,这里相对比较陡,冰裂缝也很多,是爬北坡的第一个难点。

      

从米的北坳营地向的二号营地攀登的过程中。

      

通常大家会觉得北坡比南坡难一点,是因为北坡米以上全部是岩石,穿着冰抓在岩石上走路比在雪坡上要困难一些,也更加耗费体力,更需要技巧,所以大家通常说北坡比南坡难一点。

(海拔米的C2营地)

      

在米这个海拔吃泡面,对于吃货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

      

往米营地的攀爬中。

      

在营地,这个营地特别特别的陡,估计坡度有20°的样子,所以在这儿上厕所的时候,都要向导用一根绳子把我们拴着像小狗子一样放出去,非常危险,也非常可怕,在这里上厕所也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手表也高反了,在营地,却只显示米。

      

3登顶幸运日,有老天相助

      

我们在5月20号的凌晨进行冲顶,当时是凌晨一点钟,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营地的,因为我特别慢特别磨叽,所以经常走路都是最后一个离开。

      

冲顶那天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天气,风速大概只有十六公里每小时,气温是零下二十六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冲顶天气,特别的棒。

      

珠峰顶峰之前的最后一个大雪坡,上了这个大雪坡,向右横切一下就到顶了。

      

这块雪岩是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蓝天尽头的那个雪岩就是世界之巅,海拔.43米的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4登顶一刻

      

这就是珠峰顶上,可以看到前面有些人正在努力的向这里走。

      

这张照片我觉得用“一览众山小”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因为站在世界最高峰,所有的山都比它小,所以“一览众山小”这个词用在这里最贴切。

      

登顶以后就是拍登顶照,我是5月20号早上8:20登顶珠峰的。

      

珠峰顶上面积不大,但是特别热闹,因为无论是南坡和北坡都是同一个顶。所以当我登顶的时候,南坡那边也有一堆人来登顶,北坡也一堆人来登顶。最后就在这个世界之巅,这一小方寸之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着一个共同目标就在这里汇合了。

      

5上山容易,下山难

      

今年攀登珠峰的北坡,整个过程我觉得挺顺利的,除了在大本营拉练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感冒,挂了五天水,耽误了几天拉练。但是抛开这个,其他的都还是挺顺利的,在北坡攀登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件事情,一个就是冲顶那天的暴露感特别强。之前跟登过珠峰的几位前辈聊过,然后他们都告诉过我说最后冲顶下撤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暴露感很强,所以我给自己做过心理建设,又因为平时也攀冰,胆子比较大,但是真正当我把自己置身于那种环境中的时候,还是非常非常害怕的。

      

因为冲顶的时候是晚上,只能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看不到周围的环境,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登顶下撤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这个时候你就站在的顶峰,我可以看到米的前进营地,两千多米的落差,一眼望到底,而且那个路非常窄大概只有三四十厘米,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一只脚,就是横着切过去,所以,如果自己不小心摔落了,虽然身上有安全带,有保护绳,但还是非常非常的恐惧。

      

除了暴露感之外就是在冲顶的路上看到了四具尸体,对我的心里的震撼还是很大的,在来之前就知道在路上会看到这些,也给自己打了预防针,但是在冲顶的路上,当我的头灯无意中扫到一个粉红色的后背趴在路边的时候,当时感觉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就提醒自己说:“我一定要活着下去,不要像他们这样留在这里。”

      

冲顶那天还有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下撤,大家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登顶以后并不是就意味着你是成功的,登顶对我来说只是成功了五分之二,还有五分之三是在下撤,顺利的下撤,平安地回到营地,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在这次攀登的过程中让我觉得最艰辛的一段也是下撤,特别是从米的C1下撤到米的前进营地这段,我觉得走到非常的辛苦。

      

当时离开C1营地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钟了,天已经黑了,带着头灯,而且从当天的凌晨一点钟出发,直到晚上的八点已经有十几个小时,在这十几个小时过程中,我几乎没怎么喝水,就吃了三根能量胶,在营地的时候,就喝了两小碗稀饭,所以整个人的能量都已经几乎快要耗尽,但是就坚持着一定要撑到的营地,因为海拔越低,越安全,前进营地的营地条件也比较好,可以很安稳的睡个好觉,我就想宁可这天辛苦一点,也要第二天睡到中午,所以坚持一定要当天下撤到的前进营地。

      

所以在下撤的过程中,非常的累,也特别的困,困到差不多走两三步感觉眼皮就合上了,然后走两三步就停下来,用登山杖撑着自己,然后眼皮闭上两秒钟,马上又告诉自己:“你不能睡着,如果你睡着的话,很可能会冻死。”而且当时开始下着小雪,那段有一些明裂缝或者暗裂缝,一些薄薄的雪,把一些裂缝全部都盖上了,非常的凶险。所以那个时候就告诉自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定要平平安安的走完最后一段。

      

因为在出发之前的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觉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个攀登过程,除了冲顶那一天的最后一段下撤,就是从到走了四个小时那段觉得特别累,整个过程中都觉得比较轻松,而且在整个攀登过程中,海拔适应的非常好,全程几乎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高反,所以就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很轻松就完成了,没有什么痛苦。我们在拉萨领到登顶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的开心,因为大家不只是这两个月的艰苦攀登,还有之前艰苦的训练,得到登顶证的那一刻,大家的付出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珠峰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朋友们可能会问,世界上最高的山你都登了,还会继续登山吗?其实珠峰只是我的一个起点,因为我打算从亚洲最高峰珠峰开始,用一年半时间完成“7+2”(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南北两极点),所以在5月20号完成珠峰后,我又去了俄罗斯,去爬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其实之前我已经爬过一次了,但是对于一个有强迫症的处女座来说,为了契合这个目标我觉得再爬一次也是可以的。而且本身我很喜欢厄尔布鲁士这座山峰,第一个,它非常的漂亮,然后营地的吃住条件都很好,再一个这是一座很适合登山滑雪的山,我新购的滑雪板正好可以带出去嘚瑟一下。所以在7月3号我又重新登顶了欧洲最高峰,并从上面滑雪下来。

下一站我的目标:明年1月份去南极点徒步并攀登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明年2月份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4月份徒步北极点,6月份攀登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8月份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10月份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

      

对于我来说,珠峰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对于一个爱山的人来说,完成“7+2”之后,我相信我还会有其他计划。很多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攀登者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攀登者?对于我来说,无论攀爬了一条多么有难度的线路,或者多么快的速攀了一条线路,都不是最成功的。在我的心目中,一个成功的攀登者,是登上任何一座山峰都能平安的下撤,能够一直爬到80岁,跟家人朋友分享她的攀登故事,这才是我认为最成功的攀登者。从我登山到现在,三年的成长比我之前很多年在职场的成长还要多,所以我很感谢雪山对我的馈赠,也希望大家能在登山、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找到自己想要的,谢谢大家!

雪山成长记:QA

问:1、请问厄尔布鲁士登山难度大吗?和四姑娘三峰、玉珠峰比较,哪个难?准备9月17去登厄尔布鲁士,之前登顶三峰和玉珠峰。

答:厄尔布鲁士我认为是蛮适合初级入门的山峰,虽然三峰和玉珠峰我都没爬过,就我了解,厄尔布鲁士高度跟三峰差不多,山形是一个大雪坡跟玉珠有点像。整个攀登路线坡度比较缓,除了五千米左右一段稍微陡一点。所以只要你具备一定的体能,都可以去攀登这座雪山。

问:2、平时如何进行体能训练?如何循序渐进地进行?怎样避免运动过度而受伤?

答:先说说我自己的体能训练,主要是跑步和健身房。跑步从5KM开始,现在基本10KM起,每次大概三次左右,周末可以跑个15KM的长距离,但其实我更喜欢在周末去越野跑,因为登山无论上山下山,在真实的环境中去练习是最好的,所以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越野跑,或者以赛带练,去参加一些越野跑比赛,都是比较好的方式。健身房的话,除了腿部力量的练习,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臀部、核心、肩背的力量,这几点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核心肌肉,因为核心区域是连接上下半身的中枢,所以核心力量强大,无论对你的协调、平衡、力量这些都非常有帮助。

循序渐进的话就需要自己做一个训练计划,根据每次训练自己身体的反馈,及时调整计划,如果觉得累,就适当减一点,如果觉得没什么感觉,可以增加一点,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增加,否则会对肌肉和骨骼造成伤害而适得其反。如何避免受伤,除了合理调整安排计划,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我的运动医学医生告诉我的,比如说跑步,当你跑到20公里的时候觉得膝盖很疼,那么就要马上停下来。就是当你做任何动作,身体部位有疼痛感,就要立刻停下来,否则容易受伤。

问:3、请问您如何看待登山中的女性独立?女性在登山团队中的利弊?您又希望登山队中男性为异性做些什么既符合阿式登山精神又体现绅士风度。

答:在登山的时候,无论男女,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在山上只有自己才靠得住,你的向导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只有自己强大的时候,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保障自己的安全。我觉得有女性的登山团队气氛是融洽的,有句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登山中也是这样,有女性气氛会更轻松一点,对缓解压力,释放心情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团队中,我觉得,无论男女,都要先把自己照顾好,如果你有精神,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帮助别人,但是前提是把自己照顾好,这就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了。

问:4、请问从慕士塔格峰滑雪下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三个字“特别爽”。首先你哼哧哼哧,可能花了几天爬上去,几个小时就滑下来,特别爽;再一个,你的队友可能正疲惫的下撤,慢慢走,你“嗖”的一下就从他们身边飞过去,感觉也特别爽,所以那次我的队友在后面挠耳抓腮的觉得我不厚道:);第三个爽,就是在高海拔,极度缺氧的环境下,你需要用腿部力量去控制滑雪板,其实比走路更累,在这种情况下,滑一段就要停下来喘几口大气再滑,所以我觉得是这种喘气喘得很爽;第四个爽,就是滑雪的时候千万不能摔倒,尤其在高海拔,因为那个雪很松软很厚,摔下去特别不容易爬起来,很累。今年七月份在厄尔布鲁士我也是选择了滑雪,但没有在慕士塔格峰爽,因为夏季雪比较少,比较黏。

问:5、子君,请问年那场地震,当时的状态以及心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答:当时地震发生的时候,整个人懵了。当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之后,马上进入自我保护模式,就是自救。地震发生得太突然,根本来不及害怕,但是从25号中午到26号早上被救援出去这段时间,是处于巨大的恐惧中的,因为你知道自己身陷孤岛,伴随着不断地余震和雪崩,你知道自己身处巨大危险中,但无能为力,这个时候特别恐惧。

跟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从尼泊尔回到中国后,我去找心理专家做了一次震后心里干预,虽然我觉得自己挺乐观的,朋友们也觉得没什么不正常,但经历这么大的灾难,无论身体心理上都受了一些创伤,而且目睹了队友的遇难,看到很多血腥的东西,也许在内心深处有一些潜在的压抑。所以去看了一个心理学博士,跟他聊了两个小时,聊的结果特别有趣。心理医生先让我回忆当时的场景,并描述印象深刻的片段,然后问我说回国后有没有失眠、做恶梦、食欲不振之类的,我都没有,那他说这些症状都没有也不排除一些潜在的压力,所以建议之后半年放慢我的生活节奏,让这些压力慢慢去释放。最有意思的是,他听我经历过三次濒临死亡的经历,一次是在慕士塔格滑雪差点掉进冰裂缝,一次是在双桥沟攀冰,当时被冰块砸中头盔,头盔整个裂开里面断了三条,最后一次就是尼泊尔地震,他听后便百思不得其解,他说我是探索死亡的人,跟死神跳舞,但居然毫无受伤害的征兆,他十分迷惑。我去看心理医生倒是看出他的心理问题了。:)

THANKYOU

相关阅读:(点击链接)

雪山成长记·子君

一个都市女白领的雪山成长故事(上)

雪山成长记·罗静

我与安娜普尔纳的“风花雪月”

雪山成长记·孙斌

合格攀登者指南

雪山成长记·刘政

66张图诠释攀登之路,实拍珠峰登顶过程

雪山成长记·分享会

青衣佐刀:登山,让我和儿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雪山成长记·新贵

珠峰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半脊峰、雀儿山活动报名正在进行中···

川藏队年国庆节雀儿山攀登计划

川藏队年·中秋国庆半脊峰攀登计划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计划)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meihaishi.com/nmhsfb/7810.html